新华网长春5月31日电(记者孟含琪、何悦)如今不少孩子们在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的陪伴下甘当“宅童”,越加习惯于自娱自乐,甚至越加内向……心理专家认为,面对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独二代”玩伴缺失、缺少交流等社交困境,家庭、社会、学校应发挥积极作用,打破“孤岛化”的新童年时代。
逐渐沉默的童年
与小伙伴们玩铁皮青蛙,弹弓打鸟,跳皮筋……这些“80后”独有的童年回忆时不时在网络的社交平台被提起,甚至被追忆。如今不少孩子拥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后,虽然物质生活更加丰富,却不愿走出家门、与同龄人交流,甚至变得越来越内向。
7岁的孙冉冉是一名二年级的小学生,他平时不爱多说话,同龄的朋友也很少。每天放学,孙冉冉被爸爸妈妈接回家,做作业,吃饭,接着就捧起IPAD看动画片或玩游戏,即使周末放假也很少外出。孙冉冉所在的小区有很多与他同龄的孩子,可是孙冉冉谁都不认识。
“孩子现在学习压力不大,但是课余时间他不爱出门,也没有机会与其他小伙伴交流。有时感觉到他很孤独,我就养了一只小狗,孩子找不到朋友时还能有小狗做伴。”提起孩子性格内向不爱与人沟通,孙华伦一直叹气。
孙华伦是“80后”,他的童年是与小伙伴一同度过的。放学后,大家都跑出去玩。男孩子弹弹弓、弹玻璃球踢球,女孩子打口袋、跳皮筋或打羽毛球。直到家长喊吃饭,也不愿意回家,总是说“我再玩一会”。“现在很少能听到有孩子大喊‘再玩一会了’……”孙华伦说。
汪婷在长春市一家幼儿园做幼师。在她眼中,如今孩子的想法时常让她“捉摸不透”。“一些在过去受欢迎的动手实践课在孩子们眼中完全没有魅力,他们更喜欢在角落里玩手机游戏,很多孩子都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
“有时候带着孩子出去玩,他可以结识更多小伙伴,变得更加开朗活泼。但每次出门,他都只黏在我身边,不与其他小伙伴交流。做家长的只能干着急。”家长崔萍说。
社交困境亟待引关注
针对“80后”为人父母生养的后代——“独二代”面临着玩伴缺失、缺少交流等社交困境。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学教研室胡远超博士认为,困境是由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因素导致。
“家长对‘独二代’过多干涉保护,害怕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受伤害,也没有更多的亲子时间陪伴孩子亲近大自然,让孩子们成了‘温室的花朵’。很多父母工作繁忙,孩子由爷爷奶奶一辈隔代抚养,老年人更注重孩子的生理需求,容易忽视与孩子进行情感互动。”胡远超说。
胡远超认为,当今社会邻里间关系相对淡漠,缺少亲密感和信任感,也会影响到孩子,使其丧失与其他玩伴交往的机会。而随着经济发展,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为“独二代”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听觉刺激,对于青少年极具吸引力。
专家认为,孩子长久缺乏与同龄人交流、沟通、合作的锻炼,将会越来越内向、甚至抑郁。长此以往,积攒的负面情绪越来越多,后果很严重。
“很多家长忽略了孩子内向性格背后隐藏的情绪,认为‘我家孩子不会惹是生非’就可以了,但实际上有些孩子已经产生了社交障碍。”吉林省智慧心理咨询主任张振环说。
心理专家认为,家长应及时关注孩子心理动态,发现孩子出现更加内向、时常不自信等情况应及时引导。
“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与他人亲近并得到认可,特别是幼儿,这种自尊心更强烈。他们的情绪正在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绪体验(愉快、生气),向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感体验(自尊、羞愧)方面转变。家长应当意识到这种需求转变,加以引导。”胡远超说。
专家支招:家长发挥积极作用
如何避免“独二代”走入社交困境,专家认为家庭在孩子成长期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应更好地发挥作用,积极与孩子互动。
“家长应当转变观念。”张振环说,家长的最佳陪伴孩子时期是孩子出生后的三年,小学时也很重要。这是培养孩子沟通能力、建立自信心的最佳时间段。除此之外的时间段,家长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胡远超认为,家长应当增加亲子互动时间,鼓励孩子自主尝试做手工、做家务。另外,不要刻意灌输孩子如何交友,可以创造一些交友环境,如邀请其他小伙伴来家里做客。
“沟通很重要,家长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需求。”“80后”父亲吴笛说,“我女儿4岁了,她已经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愿,有时会告诉我想和哪个小伙伴一起玩,我就会把她领出去或邀请对方来我家,鼓励孩子对小伙伴讲出做朋友的愿望。”
“孩子上学后,我们几个家长建立了联络群,定期组织孩子出游、游泳、打羽毛球等课外活动,孩子们也经常在一起写作业,互相帮助。现在我们不仅走了很多城市,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他们都成为好朋友。”80后母亲李爽说。
此外,专家认为学校应当更加重视集体活动,搭建儿童交往平台;社区也应当多开辟儿童娱乐场所,经常组织球赛、游园等活动鼓励儿童积极参与,为孩子创造与同龄伙伴交流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