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天然气谈判,在经历十年马拉松之后,终于尘埃落定,花开圆满。围绕此次谈判中的价格问题,国内外有很多评论。我以为,能源问题之所以被称为战略问题,不能仅限定于考虑价格。因为当下,相比价格问题,“脱煤”才是中国的重中之重,天然气大单对于国内的治霾来说意义重大。
众所周知,“肮脏能源”煤炭使用的比例过高、远超天然气是造成中国雾霾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我国在天然气应用方面还很保守,很不“争气”。以去年为例,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历史性地达到7.5%,但煤炭依然维持在65%的比例,远远高出全球平均水平。并且以目前中国的天然气生产和消费量计算,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快速上升,紧追石油。
当下有一种说法,称现今国际市场上不会买不到天然气,因为在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冲击下,昔日的天然气进口大国在讨论出口天然气了,全球天然气生产第二的俄罗斯也感受到压力,其供给欧洲市场的天然气价格开始下调,而原先的中东天然气生产大国也会因此更加关注中国这个巨大市场。因此当前中国不愁买不到合适的天然气。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却忽视了中国人口众多的国情及当下全民整治雾霾的政策需要。比如不少城市,为了治霾,已经提出了完全弃用煤炭、转而用天然气代替的政策。比如杭州,日前就出台了规划,要在2015年年底前在全市及附属县市完成“无燃煤区”建设。“无燃煤”建设肯定要对天然气提出很高的要求。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需要消耗煤炭40亿吨,如果全由天然气替代,约需2.2万亿立方米,而当前全球每年的天然气总消费量不过3万亿立方米。即便算上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要在短时间内增加这么多的天然气供应也将非常困难,没有“米”,巧妇也做不成饭。所以不及时做准备,趁早争“气”,到时可能免不了中国买啥全球市场啥就狂涨的宿命。
今天的中国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更需要天然气。所以相比起价格问题,从俄罗斯引进天然气更重要的意义可能还在于可以有助于实施“减煤增气”的国家战略,在于为治理雾霾、治理大气污染提供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