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广场舞的盛行是时代的产物,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催生了全民健身意识的觉醒,其简单易学,没有门槛,又符合中国人载歌载舞的民族特性,使得广场舞在顷刻间几乎席卷全球,然而随着广场舞的“走红”,也引起了不少争议,泼粪、枪击、放狗咬、倒渣土等事件频频上演,如何在广场舞和扰民问题之间做好调解,成为各方共同关注的一个社会话题。
其中利用无限调频技术,给大妈们戴上“耳机”,可以瞬间让其安静,因其高效率,强效果,一时间备受管理部门的青睐。可这无异于“隔靴搔痒”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广场舞作为一种民间的艺术形式,不仅仅有强身健体的作用,更是一种艺术享受,没有声响,一群大妈做着各异但又相对整齐的动作,难免显得机械有余而韵味不足,失去了舞蹈本身的魅力,使得广场舞在“跑偏”的管理中畸形发展。
对于广场舞的发展我们不能放任,不能极端,也不能跑偏,关键是要有正确的引导和规范的管理,更要双方共同做出努力。首先,增设更多的场所和设施,为广场舞爱好者提供更适宜的场地。回顾之前居民和广场舞者矛盾比较激烈的事件,多数发生在居民小区里或者距离居民区较近的公园、广场里,距离近声音大,因此建立独立的场所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噪声问题。其次,制定相关制度,对音乐类型,分贝,活动时间做出合理的规定。让舞者有章可循,让市民看到希望。另外,倡导广场舞者要多些公众意识,广大市民要多些包容心。广场舞是人们锻炼身体、放松身心和陶冶情操的有益活动,本无可厚非,但是一定不能旁若无人,无所顾忌,多些自律与人方便才能与己方便。市民反对噪音污染,争取安宁休息生活环境也是“理所当然”,但多数广场舞者都是中年或老年人,退休在家或是空巢老人,生活无所寄托,每天的“广场舞”甚至成为他们唯一的精神寄托,多些宽容多些理解,才能多些和谐。
一个社会问题的出现是多方面的,我们不能一味的把矛头指向“舞者”,要理智对待客观分析,极端的片面的方式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真正解决好人们的公众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