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地铁延误或罚款,罚款去向要说清
时间:2014-05-18 14:26:42  来源:新京报  作者:冯海宁 

  对地铁延误建立合理约束机制,是好事,但该怎么罚、罚款该用在哪,不能语焉不详,否则,它很可能沦为纸上画饼。

  “列车延误8分钟以上须向主管部门报告”“地铁大面积滞留最高罚款达200万元”……《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日前面向公众征求意见,里面不少“新规”,引起广泛关注。(5月17日新华社)

  在地铁延误已非新鲜事的当下,深圳率先对地铁延误拟进行规制,不乏善意初衷:正如深圳市交委所说的,之前的立法内容偏重于地铁设施保护、运营秩序维护,对公众利益保护薄弱,而今拟制定管理办法,则意在扭转这一态势,更注重权责平衡、利益调适,更侧重于保护乘客端的权益。而这,既是对公众诉求的某种回应,也能倒逼地铁管理方对服务品质的提升。尤其是“严重延误”,将罚以50万至200万元,也慰藉人心。

  但善意设计,也该落脚于执行力。要看到,该办法中,对地铁严重延误处罚还设置了不少前置条件,如擅自停业、歇业,部分站段未经主管部门批准长时间停运,大面积滞留。这也压减了其实际效果。而且,其负责的主要端口,也指向上级部门。

  尽管说,深圳拟对地铁延误罚款,开了个好头,但实质上,若将观察视角拉到更广,或可发现,与香港、新加坡等地的罚则比起来,深圳的处罚力度并不算重。据悉,香港规定31分钟或以上延误就要罚款,延误的时长不同则对应不同的罚款,每宗事故罚款金额最高为1500万港元;而新加坡去年10月,向两家地铁延误运营商开出的罚单约537万元人民币。

  更重要的是,香港、新加坡对地铁延误的罚款,都明确了罚款去向,如香港就规定,罚款以票价优惠回馈乘客;而新加坡则把罚款捐给公共交通基金,以帮助困难家庭支付车资。遗憾的是,在深圳的意见稿中,则没有明确规定罚款要补偿乘客。

  从舆论反响看,有些人就担心,在缺乏密织的监督网的语境下,对地铁延误罚款只是象征性震慑,实质性意义寥寥:毕竟,虑及地铁公司的属性背景,罚款会否沦为“从左边口袋掏进右边口袋”,变成“内循环”,让人存疑。这也亟须对罚款流向有更明确的规定,对罚款有更缜密的监督程序,以保证它不是形同虚设。

  说到底,对地铁延误建立合理的制衡机制,契合民众期许,但该怎么罚、罚款该用在哪,都不能语焉不详,否则,它很可能沦为纸上画饼,好看不中用。在这方面,不仅是深圳,更多城市都可参照香港、新加坡经验,将地铁延误纳入明细的约束框架内。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