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市观察:摇摇欲坠的“危破房”还有多少人在居住?
时间:2014-05-09 14:32:04  来源:新华网 

  5月4日清晨,上海虹口区一老式居民楼发生倒塌,造成两死三伤。此次倒塌房屋始建于1957年,距今已有近60年历史。事故发生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因为在一些城市,还有不少低收入的市民和打工群体租住在类似的破旧危房里。

  月租500元的房子雨水连沙袋都挡不住

  荔湾区位于广州城西,旧称“西关”,这里的大批老建筑在默默传承着岭南的独特文化。因建筑时间较长,且大部分为砖木结构、混合结构房屋,不少房屋破损严重,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广州市荔湾区逢源街恩洲南横街48号,是一栋五层的老式住宅。黑洞洞的房间,风化脱落的墙皮,摇摇欲坠的阳台天棚,杂乱的电线,都明显说明这是一栋危破房。房东不在,租住在此打工已几年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他们来自湖南,一家三口租下一楼,共30平方米,月租500元。

  “要不是因为便宜,谁会在这里住?”李先生告诉记者,房子老化是一个问题,另一个问题是一下雨就被浸。他指着门口的湿沙袋告诉记者:“昨天刚下雨就水浸了,沙袋都挡不住,里面房间的雨水现在都还没清理干净。”

  在何家祠社区,一位年轻的外来工告诉记者,该社区有不少上了年纪的危房,“七八十岁乃至百岁的房子很多,一到下雨天就普遍漏水。本地的老业主很多都因此搬走了,剩下的房子租给外地人。”

  在北京的很多老旧胡同里,能听到外地租户天南海北的口音,倒是“京片子”反而变得越来越少。在位于北京市前门东路东侧的长巷头条,记者看到,胡同内半成以上的平房已被拆除得七零八落,但仍有零星几户居民住在未拆的平房里,他们的家与已经拆除的房子只有一墙之隔。

    “还有三四个月就都拆了。”家住长巷胡同的赵先生说,“能有地方住的户主这几年都搬光了,住在这理的很多是外地打工的租户。”记者看到,赵先生的家是北京最为传统的胡同小院,门口过道处堆满了杂物,只有一人通过的宽度,小院的外墙有清晰的裂痕。

  与高楼林立的重庆中央商务区解放碑仅一街之隔的十八梯棚户区,一直被看做重庆的“贫民窟”。2010年启动拆迁以来,由于涉及户数多,情况复杂,到现在拆迁工作尚未完成,一些已挂上危房标识的房屋现在仍有人居住。

  走进十八梯棚户区,记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脏乱差”。抬头,可以看见各种电线不规则地“东拉西扯”;低头,则垃圾污水四处横流。记者注意到,待拆迁的十八梯棚户区实际上是在一条并不宽敞的石梯步道两旁,密密麻麻挤在一起的各种房屋和临时棚屋。

  危房倒塌事故近年来频频发生

  因老城区危破房数量多,加上缺乏维护或监管不到位,近年来,广州市频频发生倒塌事故:2012年7月,荔湾区华贵路厚生里5号一栋高龄砖木结构危房倒塌,其隔壁两栋楼房受牵连,一名70多岁老人被砖头砸伤;同年8月,位于越秀区中山四路芳草街的一栋砖瓦房疑因年久失修倒塌,3户居民受灾,周边10多户群众受影响。

  “‘雨天怕塌屋,晴天怕着火’,这曾是广州市老城区的真实写照。”广州市国土局荔湾分局党组书记尹毅说,城市危房对老百姓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的危害。

  “今年4月发生的宁波塌屋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许多危破房就像饼干,存在类似‘粉碎性垮塌’或‘脆性破坏’的潜在危险。一出事就危害群众的生命安全,各级政府必须立即开展普查,一旦核实须全部迁走。”广州市国土局荔湾分局副局长黎向慈说,“2005年前,危破房每年的出险率为40至50宗;近年来,经过改造,每年的出险率降为10至15宗。”

  “尽管如此,危破房尚未得到彻底根治,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居住人口在增长及房屋过度使用,荔湾区的危破房数量仍有不少。”黎向慈坦言。

  黎向慈说,目前,质量最差的危破房大多建于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其中许多是国企的宿舍房,“这批房子大多是预制板砖混结构,建筑材料安全系数偏低,普遍‘超龄’和‘超功能’使用,目前处于非常危险的状况,存在大面积垮塌的可能性。”黎向慈分析,荔湾区这类危破房至少有二三十万平方米,整个广州市估计超过百万平方米。

  不能等出事了再改造

  在采访中,许多基层官员反映,危破房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建设、规划、文化、房管、街道办等多个职能部门,但在实际工作中,各个职能部门各自为政,职责不清,难以形成合力。“荔湾区至今未能形成危破房改造的相关配套政策。”广州一位官员抱怨。

  “危破房改造,资金问题是最头痛的问题。”黎向慈说,近年来,广州房价飞涨,随着荔湾区连片危房改造面积扩大,危改动迁、建设、开发资金一路攀升,据测算,改造恩宁路项目、龙津路项目等五个大连片改造项目,共需资金36.6亿元,目前仅恩宁路项目明确12亿元改造资金来源,其余项目尚在筹集中。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地群众参与危破房改造的积极性不高。一方面是因为缺乏优惠政策,补偿标准也偏低。特别是居住面积较小的被拆迁户,因补偿款总额较低,可能面临无房可住的困境。另一方面,大部分危破房都是私人产权,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产权关系复杂,地方政府无法处理,导致问题久拖不决。

  重庆市城乡建委主任程志毅表示,住在城市棚户区的居民经济能力相对较差,自身诉求与政府还建政策有一定差距。“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在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情况摸清、工作做细,争取得到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

  “不能等出了事再去改造。危破房改造涉及面广,推进难度大,但死神随时都在向住在摇摇欲坠危破房里的居民逼近,改造工作迫在眉睫。”专家认为,各级政府应将危破房改造当作涉及群众生命安全的首要任务来抓,政府既要起主导作用,又要采取有效方法引导积极群众参与改造工程。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