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建委、规划、市政、交警、交委会等部门负责人共同聆听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陆化普的“可持续交通和保畅通工程”专题演讲,现场“问诊”西安交通现状,针对六大“病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四大破解“药方”,为西安如何在城市发展中保持安全、畅通、环保的绿色交通出行环境出谋划策。
现状 多种原因致城市交通拥堵
资料显示,西安中心城区主要交通通道存在比较严重的交通拥堵,高峰时段中心区机动车平均出行速度仅为每小时13.3公里,尤其是二环以内、高新区、小寨等处机动车速明显偏低,高峰时段拥堵已接近常态。2013年3月21日,南二环(城市快速路)在早高峰平均行程车速只有12.1km/h。总体上呈现道路交通拥堵状况严峻,拥堵时间增长,拥堵范围变大。造成交通拥堵问题主要由交通网络结构不合理,公共交通优先力度不够,基础设施存在欠缺,停车供给不平衡,停车管理不到位等多种原因组成。
病因一:快速路、次支路密度和比例偏低
陆化普说,受汉长安城遗址、大明宫等历史遗迹和塬地的影响,城市道路网络密度不均,在西北和东南片区的路网密度偏低,等级不高。在现有城区,二环以内和经开区的道路网络以棋盘式为主,高新区的道路网络呈斜向网格状,利用二环的放射道路进行组织。外围地区开发粗放,道路体系不完善,次干路和支路建设缓慢,沿路开发使高机动性服务功能与交通集散功能相互冲突。
病因二:跨瓶颈交通供需矛盾突出
受陇海铁路分割的影响,以前西安市城市人口、岗位和公共服务资源主要分布在陇海铁路南侧。随着行政中心北迁,陇海以北地区的就业岗位有所增加,导致跨铁路通勤交通需求不断增长。根据综合交通调查,跨越陇海铁路通道的平均负荷度为0.75,其中二环以内跨铁路通道的负荷度已经超过1.0,说明在高峰时段已经陷入严重拥堵状态。随着北部人口较大幅度增长,近期跨陇海铁路的交通需求还将进一步增长。
病因三:公共交通优先力度不够
根据统计,2012年公共交通系统日均客运量为571.14万人次,其中常规公交480万人次(84.1%),轨道交通16万人次(2.8%),出租车75万人次(13.1%)。西安市目前在运营轨道交通线路2条;全市共有常规公交运营线路266条,公交线网密度偏低,主要道路上的线路重复系数高。线路平均长度达到22.5公里,高于8~12公里的合理运营范围,并受拥堵影响造成全程时耗大幅增加,使服务水平和吸引力下降。公交线路向外延伸服务模式单一,缺少快线或大站快车服务。一次公交出行平均时耗达到了56分钟,在所有交通方式中是最长的。
病因四:步行和自行车通行空间恶化
随着机动车道路不断拓宽,自行车道和人行道的宽度逐渐压缩,连续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受到影响。现有道路改造以车为本,以扩展机动车道、压缩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为主,部分路段甚至取消自行车道。自行车出行比例大幅下降,从2000年的33.6%大幅下降到2011年的17.5%(含电动车),自行车作为主要通勤交通方式的意义逐渐弱化。同时各旅游景点的自行车租赁服务还不完善。
病因五:停车供给及管理不到位
根据2011年综合交通调查中的停车泊位调查,目前全市停车泊位共36.7万个,其中配建停车泊位29.8万个,路外社会公共泊位3.1万个,路内公共泊位3.8万个。主城区范围内泊位总量旧账缺口为46.1万个,其中配建缺口40.6万个,社会公共缺口5.2万个,路内泊位缺口0.3万个。配建停车标准,指标偏低,并且执行力度不够,导致大量新开发小区的停车泊位严重不足。
病因六:空间布局致城市功能过度集中
城市空间布局不合理,导致交通需求时空分布过度集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中心城市结构导致的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古城行政、办公、商业、旅游、居住等各项职能高度叠加,尽管早已明确提出职能疏解,但实施效果不明显。目前,古城内的人口和岗位密度仍然较高,在古城禁止开发的情况下,大量城市功能集中在古城与二环之间。
出路 四大破解办法可供参考
破解一:古城内建设低碳交通区
针对以上交通拥堵的种种“病因”,陆化普提出破解的对策。“老城功能集中,历史文化积淀厚重,交通基础设施扩充空间几乎没有,必须以绿色交通为主体。”他建议,古城内疏散人口和行政办公职能,控制开发,以绿色交通为主,限制小汽车使用。主城区以大运量公交为核心,提供多层次公交服务网络,满足不同层面的交通需求。古城内建设低碳交通区,即古城内步行、自行车+公交模式。
破解二:新城绿色交通零距离换乘
新城发展机遇难得,应基于绿色交通理念进行规划设计,坚持绿色交通主导、交通枢纽与周边用地一体化开发,实现就近上下班、就近上下学、就近购物、就近活动的“四近”目标。外围新城与主城区通过快速通道(轨道交通、快速公交为主)联系。提供连续安全温馨的步行与自行车道,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的交通枢纽,完善的最后一公里设计。
破解三:智能交通推动“公交进社区”
精确分析城市交通极限承载力,恰当地对小汽车的保有和使用进行管理和引导,宏观调控小汽车的过度增长和不合理使用。科学规划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层次和结构,推动“公交进社区”。发挥城市支路网的交通功能,对于不具备机动车通行条件的小街小巷,可开辟为自行车和步行专用通道。
破解四:保证基本停车供给减少路边停车
完善停车政策,以静制动,提高中心区停车费率,减少进入中心区的小汽车数量;推行“一车一位”政策,要求购车者自备停车泊位或出具停车泊位证明,适度限制小汽车购买;降低中心区停车配建指标,把配建指标与公共交通挂钩,鼓励地铁站附近的零车位住宅;鼓励私人机动车节制使用,对符合标准的给予停车优惠。鼓励私人机动车停车换乘公交出行,收取较低停车费用。提升公交服务,吸引与转化小汽车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