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租房新规医大城市管理的痛,谁来解群租客的苦?
时间:2014-05-06 20:19:41  来源:人民网  作者:邓闽军 

    近日,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修改〈上海市居住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的决定》明确,出租居住房屋,每个房间的居住人数不得超过2人(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关系的除外),且居住使用人的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新规已于今年5月1日起实施。

    看似完善的租房新规,却不尽能把群租现象所带来的城市管理困惑一并消除。群租现象由国外发展至国内,有一定的年限,随着一线城市外来人口的加剧,群租现象有增无减,对其整治也是时紧时松,一定时间内,群租现象的整治工作俨然成了一种“拉锯战”。

    前几天,在上海牺牲的两名消防战士,既让人敬佩,又让人惋惜。在救火的“战场”两位年轻的战友手拉手的从13楼掉下来,一人为挽救战友的生命而遗憾的同战友离开了,在敬佩战友情的同时,惋惜的是年轻战士为了抢救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此事,让很多人,包括媒体在内都在指责群租现象的“祸害”,一时间,群租又站在风口浪尖,在痛恨和批评的同时,几乎少有声音对群租现象进行同情,群租毫无疑问在公众心中更加成了“洪水猛兽”。

    没有人会去否认群租给社会治安所带来的隐患,甚至,早已有深刻的教训摆在我们的面前。只是,对待群租如何进行管理,完全靠整治,显然无法让群租现象消失,甚至可以说,在短期内,群租现象难以消失。

    整治群租,出台严厉政策,必然离不开对群租现象进行深入调查,对群租群体的现状进行剖析才能找出相应的对策。从目前来看,光靠整治,难以到达预期效果,而最关键因素是弄清楚群租客为什么要选择群租的方式。

    其实,在外打拼,谁都想有自己的几居室,即便租房谁都想住在安静舒适、人少安全的环境享受下生活。但说到底,目前的群租群体:刚毕业的大学生、年轻的情侣、夫妻、农民工居多,甚至不乏普通的白领阶层。这些在异地打拼的群体收入不高,在一个城市也不算稳定,面对高昂的房价买不起房,面对高涨的房租租不起房,选择群租时内心充满了无奈。笔者曾经遇到一对年轻小夫妻,在上海他们的收入也算够得上白领的水平,但考虑到在老家还有小孩父母在照看,还有沉重的房贷压力,选择群租成了他们没法回避的现实。

    回到上海出台的租房新规上,群租要整治是政府必须要做的一件大事。简单的限制居住人数,加重对违规当事人的处罚这些都是权宜之计。从长远来看,整治要有步骤、有针对性的进行,在整治的同时,是否应该考虑对租房市场的调控政策出台,更为关键的如何尽可能的出台一些政策去扶持那些需要帮助、安抚的群租群体。比如,在房东的肆意涨价问题上的政策干预有效性;适当降低对外来人员公租房的门槛,适当考虑加大公租房的建设扶持;外来人员公积金抵房租的实际操作性的难度其实很大,该如何进行政策扶持等等。

    群租带来社会隐患的同时,大面积的整治群租也有社会隐患。本地居民安居才会乐业,外来人员安租才好就业。让更多的外来就业人员在一座城市有认同感、安全感才能更好的为所属城市做出应有的贡献。群租是一线城市难以回避的话题,也是城市管理的新课题,没有好的政策管理、引导,简单粗暴的强拆、处罚,只会是一种“死灰复燃”的“拉锯战”。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