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013年中国近6成监测点水质为较差或极差
时间:2014-04-27 12:43:01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蒋卓颖 

  4月下旬,连续公布的两份公报都揭示了我国目前土壤和地下水严重的受污染问题,全国接近两成耕地受到污染,接近六成水质为较差或者极差。

  面对触目惊心的污染,国家也已经开始制定修复计划,这个接近万亿的巨大蛋糕也使得土壤即地下水修复产业链在2013年急剧膨胀,目前行业内企业已经达到近200家。

  然而到目前为止,整个产业链还处于上游的咨询、设计和检测环节,下游的修复环节完全没有启动。

  六成水质较差或者极差

  4月17日,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

  这一调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对土壤进行大规模的普查,调查日期从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调查点位覆盖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实际调查面积约630万平方公里。

  总体来说,全国土壤总点位超标率为16.1%,轻微污染点位占比较大,为11.2%,另外轻、中和重度污染土壤点位比例分别为2.3%、1.5%和1.1%。

  报告显示,从地域上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具体来说,长三角洲、珠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民众关心的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说,“我国土壤污染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累积形成的。工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是造成其周边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尾矿渣、危险废物等各类固体废物堆放等,导致其周边土壤污染。汽车尾气排放导致交通干线两侧土壤铅、锌等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污染。农业生产活动也是造成耕地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污水灌溉,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和畜禽养殖等,导致耕地土壤污染。

  水土不分家,土壤受到污染的同时,水污染情况也不容乐观。

  中国国土资源部在4月22日公布的《2013中国国土资源公报》中称,2013年中国水质较差和极差的监测点占总数的比例将近五分之三,达到59.6%。这比2012年的比例57.4%有小幅上升。而水质优良的监测点占总数的比例仅略高于10%。

  这一报告是2013年汇集全国203个地市级行政区的4778个监测点数据后得出的。在4778个监测点数据中,综合评价结果为水质呈优良级的监测点498 个,占监测点总数的10.4%;水质呈良好级的监测点1287个,占26.9%;水质呈较好级的监测点148个,占3.1%;水质呈现较差级的监测点 2095个,占43.9%;水质呈极差级的监测点750个,占15.7%。

  与上年比较,有连续监测数据的水质监测点总数为4196个,分布在185个城市,其中水质综合变化呈稳定趋势的监测点有2795个,占66.6%;呈变好趋势的监测点有647个,占15.4%;呈变差趋势的监测点有754个,占18.0%。

  监测点的主要超标组分为总硬度、铁、锰、溶解性总固体、“三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铵氮)、硫酸盐、氟化物、氯化物等,个别监测点水质存在重(类)金属铅、六价铬、砷等超标现象。

  修复市场启动需3年后

  环保部人士称,为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目前环保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家还将在典型地区组织开展土壤污染治理试点示范,逐步建立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体系等。

  但是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国内的土壤修复产业还没有完全启动,土壤普查的工作还需要持续2-3年才能完成,真正的修复至少在3年以后。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4月17日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对全国土壤的普查的精度为60公里,这个精度对于掌握全国土壤的基本信息是不够的。下一步,国家要做的是“加密调查”,提高调查的精度。但是具体会到什么精度目前还不能确定。

  他估计,这个加密调查将持续2-3年的时间,并且只有在国家对全国土壤污染的情况全盘了解后,才有可能制定土壤修复的工作。在2-3年内,土壤修复产业链的投资机会还将在产业链前端的咨询、设计和检测环节,而不是下游的修复环节。

  他认为,有许多原因制约了土壤修复行业的启动。比如土壤修复和地下水修复是一个系统工程,工程的划分是按照生态系统来划分的,一个生态圈为一个项目标的,这其中会涉及到很多的行政区域,如何划分每个行政区域的职责是一个很难协调的问题。

  从经济上来说,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是一个耗资巨大的工程。根据资料显示,仅就耕地修复而言,国土资源部于2013年底称,全国有5000万亩耕地中重度污染,国家每年将拿出几百亿元,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地下水严重超采综合治理。一旦要启动全国的土壤修复工程,钱从何来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一位创投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去年开始,随着政府对土壤修复的号召,整个产业已经有了爆发的趋势,从业企业从2011年的只有3-5家,发展到了2013年的近200家。但是目前所有在做的土壤修复项目,全部都是企业自己出资,大多集中在房地产开发领域,没有国家补助。

  “房地产开发中的土壤修复目前方法还很原始,有些就把这个地方已经污染的土壤整个装车运到别处去,用沙滤和用水冲洗,去除污染,然后再买新的土壤填到原有的地方。”上述创投人士解释说。

  他表示,这样做有两个很大的隐患,第一是在清洗土壤的过程中会造成土壤的二次污染问题,冲洗出来的污水现在仍然没法处理。第二是要买新的没有污染过的土壤,现在货源也很少。

  对于经济效益不好的农耕地修复,难度更大。专家统计,全国耕地修复需投入10万亿元以上,如果没有社会力量的参与,只靠政府投入,完全不可能实现,而目前引导社会力量的参与机制还没有见到雏形。“谁污染谁治理”尚未建立,“谁投资谁受益”在耕地修复上又难以推行,一亩耕地一年的经济收入通常不会超过1000 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做的一些农耕修复项目,都是特殊的有高经济回报的项目。如烟台的一家业内企业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在烟台启动了对农耕地的修复项目,效果很明显,修复后的土壤产出的水果蔬菜在口感上比之前的有很大改善。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比如目前普通的西红柿在市场上卖大约2块钱一斤,而进行过土壤修复的土地,种出得西红柿可以买大约18块钱一斤,是之前的9倍。而目前他们的土壤修复成本为2000-3000元/亩。“专家告诉我们,真正要完成土壤修复,大约需要10年的时间,但是我们现在一点点的做,效果也很明显。”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最后,上述业内人士还告诉记者,土壤修复是一个“因地制宜”的系统,每一块地的污染情况和修复目标都不一样,导致每一个项目都需要用不同的技术去修复,所以土壤修复很难产业化的铺开。

  “目前我国土壤修复的目标,还是以预防污染为主的。”一家业内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2013年,他们一共完成了100多个土壤修复的报告,每一个都给出了详细的修复方案和预算,但是没有一个项目真正开始做。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