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我国信访制度着手进行重大改革,即国家对各省市不再搞全国范围的信访排名、通报,有关部门确立了“把矛盾化解在当地”的新思路。如何把矛盾化解在当地、化解在基层?关键就是要保障相关群众的切身利益。
国土资源部近日决定,将建立信访重点管理制度,对国土资源领域信访突出的地区及重点信访事项,定期向各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通报,并限期整改。对问题整改不力的地区,暂停办理土地审批手续。同时,国土部还将坚持信访工作的领导干部考核和问责制度。
征地拆迁引发的社会矛盾,已成为国土资源领域信访的重灾区。近年来,各地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政府与民争利现象普遍存在。同时,在剧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些被拆迁人心理失衡,拆迁决策中被拆迁群众参与不够,部分特殊群体权益未得到落实等,各种主客观原因引发了一系列信访问题。
土地征收中出现的信访问题,通常具有利益诉求一致化、诉求行为群体化等特点。一些规模较大的征地拆迁项目,一旦征地补偿标准或安置方式不能满足群众的要求,就容易引发信访问题。在群众相关利益诉求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之前,有关征地拆迁活动应该中止,否则极易引发极端事件。近年来,因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强制执行引发的恶性事件屡屡发生。有的利益相关人以自杀、自残或暴力方式相对抗,有的酿成群体性事件。此类事件虽为少数,但社会关注度极高,产生的社会影响极为恶劣。此次国土资源部决定,对存在重大信访问题没有依法妥善化解或存在可能引发重大信访隐患的项目一律暂缓通过。此举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列为国土资源管理重大决策出台的必经程序,有利于维护相关土地征收地区的社会稳定。
对存在重大信访问题地区暂缓审批土地,该政策的实行可以提高被征地农民的议价能力。当前,大量社会矛盾和问题集中于国土资源管理领域,该领域信访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是因为我国现行征地存在制度性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征地补偿标准偏低。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征用耕地补偿费用为该土地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6到10倍,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最高为平均年产值的30倍。按此计算,发达地区以外的失地农民获取的征地补偿和安置补助现金,通常每亩不会超过4万元。受征地单位经济实力、行政干预等因素影响,一些地区补偿标准随意性很大,农民最终拿到手的征地补偿甚至每亩仅几千元。征地补偿标准低,让缺乏社会保障的失地农民难以维持长久生计。
近年来,在各地政府大力推动下,城镇化进程迅猛。在公共设施、各类园区及招商引资项目引发的一次次圈地浪潮中,大量土地良田被征用。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为了维持生计,被迫外出打工。受自身条件所限,外出打工的农民往往缺乏市场竞争力,在竞争中很容易陷入失地又失业的困境。随着征地规模和被征地农民数量逐年不断增加,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也逐年增多。涉及土地征收的信访数量近年来居高不下,有关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社会风险持续加剧。“不解决重大信访问题就暂缓审批土地”,国土部此举明显意在规范和约束地方政府的征地行为,新规对屡见不鲜的强拆强建现象也会形成约束作用。
作为国家资源管理部门的国土部专门出台涉及信访的新规,这种情况在国家部委中比较罕见。国土部此举反映了目前国土资源信访形势的严峻态势,同时也反映出我国信访制度变革的最新动态。去年以来,我国信访制度着手进行重大改革,即国家对各省市不再搞全国范围的信访排名、通报,有关部门确立了“把矛盾化解在当地”的新思路。如何把矛盾化解在当地、化解在基层?关键就是要保障相关群众的切身利益。
国土部信访新规有助提高被征地农民的议价能力,有利于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新规是信访工作新思路主导的产物,其工作成果值得期待。为便于开展工作,应对“重大信访问题”、“重大信访隐患”等概念做出明确界定,以确保实现对地方政府征地权的约束,依法有效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