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来电”“死人来访”……乍听上去,它像是恐怖片桥段,但揆诸现实,还真就上演了这么离奇的情节。而它的“导演”,是洛阳老城区政府。
据新华社报道,日前,河南省受理了迄今最大规模的行政诉讼案——洛阳老城区266户居民状告政府违法强拆案。在庭审中,老城区政府为证明拆迁符合民意,出具当地居民张书欣和郭克智来电来访登记表。可原告证实,张书欣已离世13年,郭克智则已去世4年,并直指当地政府造假。
征地寻民意支持,连死去多年的逝者都不放过,造假造到这份上,还是让很多人开了“眼界”。其手段拙劣,映衬出的,恰恰是某些基层治理者的肆无忌惮:在其眼里,百姓权利可随意拿捏;而规则意识、契约观念,在权力膨胀的“推土机”下,也动辄会被碾为尘灰。
应该说,围绕征迁问题上的拉锯,已是屡见不鲜,而附着其上的暴力冲突,也是频现。为遏制暴力征迁,我国新拆迁条例中,在拆迁补偿、公共利益界定、征收程序等方面,已作了明晰规定,比如“补偿先行”等;而对于征用农村集体土地,法律也有严格的程序规定,其前提之一,就是要求保障被征地农民的预征知情权,经其同意。
可无论是“死亡来电”,还是“死人来访”,都是罔顾程序正义,把法规当泥捏。而诸如此类的荒诞举措,是通往“违规征迁”的僭越之路:说到底,有关地方、部门是为“征牛补鸡”之利所驱使,而这也滋长了其投机冲动。采取伪造签名等方式,企图“瞒天过海”,再辅以先斩后奏、权力胁迫等手段,逼民众就范。
借用鲁迅的话说:“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在征地签名上拿死人“垫背”,罔顾民众权益,架空必要的博弈过程,到头来,制造的是征迁上的关系紧张、角色对立,而涉事地方、部门也难免吞下自酿的“苦果”。
就拿洛阳拆除老城区而言,在实施征迁之前,它既没召开听证会,赔偿标准没有经过评估,对被拆迁群众也没妥善安排,这必然导致它难过“民意关”。而今,再拿“死者作证”,去为背离民意、涉嫌违法的拆迁辩白,只会徒增笑柄。
征地寻民意“玩穿越”,直指个别地方、部门征迁“乌龙阵”的荒诞,也令其公信坍塌、形象蒙污。这也提醒有关方面,在征迁事宜上,要防止百姓诉求被“死亡来电”所代表,其利益被遮蔽,就应建立更无缝的利益保障机制,让“聆听沉没的声音”嵌入到拆迁决策流程中,并以监管下沉托底,对侵害民众权益行径严追责。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征迁法规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