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年夜饭的记忆与体味:那一席最浓的乡愁
时间:2014-01-30 12:05:32  来源:人民日报 

  每一位中国人都有关于年夜饭的记忆,这些记忆往往是就着大年三十晚上那一桌丰盛的菜肴蔓延开的,而这些菜肴,在各个家族的血脉里,也都有着固定的名目,许多辈人的口味与习惯,在时间的漏斗里流下来,散发出的香气儿,早已超越了菜肴本身的馥郁。那是一种光亮,照见父母眼角的慈爱,照见儿时简单的欢喜,照见全家围坐的喧闹……那是中国人血液里最浓的乡愁。

  本期,我们邀请几位嘉宾与我们分享他们关于年夜饭的记忆与体味。他们中,有来自海峡对岸的美食作家,有专注于美食节目的导演,有热衷于美食研究的媒体人,也有对美食习俗颇有见地的文化学者。希望他们的文字与情意,能为您奉上一席精彩的文化年夜饭。

  ——编 者

  中国人最温暖的仪式

  陈晓卿

  “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民间百姓的饭食生活尽在村舍市井之间。对中国人而言,盘碗箸尖上的饭菜、杯盏觥筹中的酒饮,远非食物本身集纳的滋味与能量这么简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饮食是文化,更是乡愁,这正是我们拍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时最初动念的缘起。

  眼下,《舌尖上的中国2》很快就要播出了。可以说,在第一部《舌尖》影响力的基础上,《舌尖2》在筹拍之初就备受关注。我也常常想,观众给予我们的这种关注,其实不仅仅是对纪录片本身的,更多的是对哺育自己的家乡美食的缠绵眷恋,是对母亲、对家庭、对故乡的依恋与遐思。而中国人赋予美食的这种浓郁厚重的情感,最集中的体现还是岁岁除夕的那顿年夜饭。

  《舌尖2》里有一个故事:贵州山里的年轻人在广东肇庆打工,春节将近,却没能买到回家的火车票。但是,什么也挡不住过年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急迫心情。年轻人邀约同在外地打工的老乡,结伴骑着摩托车,历时5天5夜,终于推开了家门,赶上了那顿热气腾腾的年夜饭。

  年夜饭是中国人一年到头最温暖、最柔情的仪式。在曾经的物质匮乏年代,一顿年夜饭可能要准备上半个月,一家人平日里节省下来的食材,齐齐摆放团圆夜的桌上。我童年的记忆里,这顿最丰盛的家宴上几乎没什么素菜,鸡鸭鱼肉、腊味卤品、猪油八宝饭……各式各样平时见不上、吃不到的荤腥,悉数登场,这是集中进补的时刻。伴着阖家团聚的甜美心情,吃一顿最香最美的饭菜,这是父母在岁末年初给孩子们最强的信心和最好的祝福。

  如今生活好了,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早已今非昔比,但年夜饭的仪式感和重要性,非但没有被冲淡,反而更加突显了。新的种植和养殖技术,打破了四季轮回对食材生长的限制,任何季节任何时候,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吃不到的;另一方面,现代交通的发展,又将原来的距离感打破了,再遥远的物理距离都是咫尺天涯,只要有相聚的愿望,便没有无法逾越的空间。既然大鱼大肉天天都能吃到,年夜饭上,怎么吃得健康就成了学问。荤腥鱼肉退了场,蔬菜和菌类成了讲究。当然,唯一不变的还是一家人团团围坐,不管在家吃还是在饭馆吃,灯火辉映中,亲人脸上的光彩、父母眼角的笑意,才是这一餐最隆重的佳肴。年年赓续的这一晚,也就成了岁月写就的故事。

  (作者为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

  台湾:“围炉”话相思

  朱振藩

  台湾的年夜饭,随着经济改善,以及创意多元,越发五彩缤纷,让人目不暇接。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即使外出用餐,有些仍不可少。

  为了准备这顿大餐,事前工作必不可少。办年货自然是首要之务。清人顾禄在《清嘉录》中写道:“年夜已来,市肆贩置南北杂货,备居民岁晚人事之需。”例如熟食铺即“豚蹄、鸡、鸭,较常货买有加”;而街坊上,则“鲜鱼、果蔬诸品不绝”。这段时间,通常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至除夕当天。与此同时,炊粿和煮长年菜亦交互进行着。

  而除夕的前一夜,会将整株的芥菜以清水煮食,称“长年菜”或“来年菜”。它在料理时,不去其头尾,寓有头有尾之意,同时不会细切,才能绵延不绝。
  大年夜的重头戏,一定是家人聚食的“围炉”了。以往是桌下置一烧木炭的火炉,现则以火锅、砂锅取代。此围炉不但象征全家人和乐圆满,而且可以驱寒,一家大小在氤氲的氛围中,热乎乎地进食,充分感受幸福。

  这顿饭必须吃得越慢越好,因为这样才能长长久久。至于桌面上的菜肴,大都喻有种种含意。比方说,全鸡取鸡、家谐音,意即食鸡起家;韭菜与久同音,自有长久之意;萝卜发音菜头,意味着好彩头;备有鱼圆、虾圆、肉圆,就是所谓的“三元”,表示合府团圆;多食熏、炸食物,因用火熏、炸过,象征家运兴旺;而吃蒸制菜肴,由于取火蒸食,表示着蒸蒸日上,自在情理之中了。

  近70年来,台湾的年夜饭,因大量外省移民带来其家乡的习俗,愈发多元活泼,名堂还真不少。其著者,有称“如意菜”的炒什锦;谐音“都福”的豆腐;吃鱼得“连年有余”;食“腐乳肉”才能“福禄”。而接受度最高的,则是吃饺子。既寓有“更岁交子”之意,代表着从此之后,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又以其形状有如元宝,希望大家吃了之后,可以招财进宝。

  台湾是个宝岛,渔货供应十足,各种海味料理,皆成席上之珍,这顿除夕大餐,海鲜渐成主流。当下则不拘贫富贵贱,年夜菜必备的一道,乃来自福州的“佛跳墙”,它有个好处,可以丰俭由人,任随己意下料,只有一物必备,那就是炸芋头,取其“遇头”吉兆。同时,它还有个别名,叫做“一团和气”。年夜饭而食此,大家其乐融融,保证皆大欢喜。

  (作者为台湾著名美食作家)

  年夜饭里的家滋味

  朱 伟

  我记忆中最早的年夜饭依稀是沐浴在五颜六色的光芒之中的。在没换上透明的窗玻璃之前,家里的小木楼上每一个窗格都是镶着蠡壳的,那五颜六色就是年夜灯光从那些蠡壳上喜滋滋地漾起来的。此时桌上,灯光眨巴眨巴,就落到玻璃杯鲜红鲜红的酒浆里了。祖母将它端到我的眼下,“喝一口,抿一点”。那时我穿着母亲一针针缝成的立领花棉袄,还没桌子高呢。祖母先夹一朵木耳在我的嘴里,滑而粘满鲜汁,再夹给我一块酱牛肉。牛肉比猪肉香呢,祖母说。她笑起来,眼睛就都包在皱纹里了。

  懂事后,窗上就都是坚硬而明净的玻璃了。年夜的窗玻璃总被热气熏染成朦朦胧胧,那时父亲舍不得用瓦数高的灯泡,除夕夜才换上40瓦,那橙黄色的光就从暖锅升腾的香气里漾在满满一家人的脸上。南方是没有点炭火的铜锅的,那铺着金黄的蛋饺、雪白的鱼圆、翠绿的菠菜,游弋着鲜红火腿的满满一锅,从灶上直接端到桌上,绿黄红白就都在持续的沸腾中颤颤巍巍,一家人就都被笼罩在其乐融融中。

  等我下乡后探亲回家,父亲的背驼了,母亲站在面前则显得矮了。这时才意识到年饭的氛围是从拥挤的厨房里一点点积攒起来的。咸肉是母亲早早腌好的,她说最好的肉是“三精三肥”,肥肉要晶亮到汪出油,中间的三道精肉则要鲜红。风鸡也是母亲早早在屋檐下让阳光与风吸走了水分,蒸出来干香干香。姐姐结婚后,每年年饭,无锡的姐夫总是主厨。他做爆鱼、油爆虾爆成每一虾壳都成透明、冬笋炒肉片的肉片滑嫩到如同鱼片。而压台菜总要一大碗霸气的“走油肉”——用一大块最好的方方正正的五花肉,在沸油中先“走油”去腻,使肉皮皱如波纹,再由糖与酱油焖至肉皮酱红,皮下腴入口即化又不腻,腴下瘦肉又极紧致。

  后来父母搬到了小妹家,大家都珍惜与父母一年中这几天的相聚了。年饭是每年早早就在酒店预订好的,但在酒店里再好的饭,总不如家里的味道。值得惦念的倒是每到凌晨除岁钟声响过,在震天动地的爆竹与红红绿绿的焰火耀亮中那一碗馄饨了。北方吃饺子,南方吃荠菜肉馄饨,称馄饨为“兜财”。以猪油与青蒜叶为汤,荠菜为馅,鲜绿而有新春特殊的香气。

  父母过世后,不再有一年一度急切要踏上归途的兴奋,也才意识到,家就在你肩上,年饭就是你自己要考虑的一种仪式了。保留那些传统罢——蒸咸肉,烧笋干,做爆鱼,做蛋饺,做面筋塞肉,无此一桌,当然难为年饭。而当三人在孤寂的灯光下面对大约一周都难吃完的这一桌时,忽然就会意识到:年饭的欢欣其实是在子孙满堂的回归中。当只剩一个个独立的彼此面对面的小家时,那种辛勤酬备的丰盛也就失却了意义——零落的爆竹声中,暖锅刚刚端上,转瞬也就会凉了。

  (作者为《三联生活周刊》主编)

  泰国:一顿饭与一份眷恋

  本报驻泰国记者 孙广勇

  与国内一样,泰国华人吃年夜饭,吃的不仅是一顿饭,更是一种味道,一份眷恋。这份眷恋有关亲人、有关家乡、有关祖国。

  在泰国工作几年,越来越感受到海外华人对中华文化的执著传承,和对乡土的眷恋。虽然不少华人已是第三代甚至第四代,只能说“你好,家乡在中国”等简单中文,但春节依然是所有华人的期盼,是一年中的盛事,春节不仅为当地人民增添了一份喜庆,送去了一份祝福,还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承中国文化。

  2014年的曼谷,虽然发生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但是当你走进商场和店铺,总能看到各式各样的新春饰品和身着唐装热情招呼的店员。随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这里的春节气氛越来越浓,北榄坡、大城、素攀、清迈、合艾等府都在准备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

  新春将至,曼谷唐人街耀华力路上,道路两旁的摊铺摆满了年画和春联,大红福字、中国结、红灯笼……传统新年装饰物红红火火地挂满了整条街,寓意“吉祥”的橘子最为抢手。在耀华力路生活了几十年的威立雅说:“每年春节,唐人街上不仅家家团聚、祈福新春,还在大年初一迎接诗琳通公主的到来,与华人共庆新春,为新的一年祈福、为中泰友谊祈福,这是所有人的幸福。”

  大年三十是祭祀的日子,泰国华人会在家里祭祀神佛和祖先。大年初一,一大早全家到寺院斋僧、祈福、捐款,然后互相拜年、外出游玩,或者亲朋聚会。在春节期间,很多寺庙里熙熙攘攘的人群从早上一直持续到傍晚,每个人都来祈求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顺利。

  在除夕当晚,泰国华人的年夜饭里必不可少的五样菜是猪、肝、鸡、鱼和龙虾,由于龙虾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并不家常,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泰国的潮州籍华人渐渐用鸭代替了龙虾,而客家籍华人则用干鱿鱼取代龙虾。这几样菜也都包含着不同的吉祥寓义,象征着富足安康、步步高升、年年有余等。

  最让当地华人感到温暖的是,春节已经不仅仅是全体华人的节日,更是一个将中泰友谊升华的时刻。

  泰国旅游体育部部长颂萨的话道出了友好的泰国人民的心声:“中泰友好源远流长,两国都有欢庆春节的习俗,这个喜庆的节日将两国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庆佳节、共享欢乐,中泰一家亲!”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