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准入门槛仍然高不可测,但民营银行开闸的基调足以让民营资本亢奋不已,并踊跃提出自己的申报方案。民营银行的破题带给坊间资本无限遐想,必然会受到热烈追捧,但这种逐利本性正如同硬币的两面,将会给未来的银行业带来一些潜在隐患。
去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的消息,新年伊始银监会再度明确,2014年将试办由纯民资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首批试点仅有3到5家、成熟一家批设一家。尽管准入门槛仍然高不可测,但民营银行开闸的基调足以让民营资本亢奋不已,并踊跃提出自己的申报方案。目前已有超过70家民营银行的名称获得预核准,且有30到40家上市公司参与民营银行的筹建,其规模远远超出首批试点的规划数量。
民营资本对申报银行牌照趋之若鹜不外乎两个目的。其一,民营银行开闸为民间资本打通了进入金融领域的渠道。中国民营资本大都以实体产业起家,但融资成本高企、税收负担沉重、经营环境不佳等羁绊因素严重束缚了其利润积累的空间,以至于许多实体企业成长速度缓慢、附加值创造能力低下,不得不长期通过低端竞争博得生存喘息的一线生机。尽管从概率上看短期内各民企顺利通过银行牌照审批的可能性较小,但此举却足以提振未来发展信心,是为民营银行申报热产生的重要缘由。其二,一旦民营企业获得银行业务资质,就可以通过整合实体产业与金融资本打破资金稀缺的常态,为上下游相关企业提供支持,进而推动整个产业资金链条的顺畅运转,加速民营资本的壮大蜕变。
民营银行的破题带给坊间资本无限遐想,必然会受到热烈追捧,但这种逐利本性正如同硬币的两面,将会给未来的银行业带来一些潜在隐患。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民营资本须对市场商机具备敏锐嗅觉,民营银行也因此会给传统金融界带来耳目一新的创意,在市场效率、服务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体现出迥异于国有银行的优势。由此激起的竞争氛围将会对现有金融供给的诸多不足与瑕疵形成有效弥补。但与此同时,恰恰是在盈利的指挥棒下,民营资本难免陷入道德风险的漩涡,不排除将银行视为自用融资平台,为关联交易、利益输送、投机活动提供便利,加剧储户资金的安全风险,扰乱正常金融秩序。
就此而言,在民营银行的开闸过程中,监管部门须谨防公共金融利益为私人所用,而要根本遏制相关风险因素的滋生和蔓延还需从制度源头抓起。既然民营银行“放行”的大局已定,那么相应的退出机制也应当尽早成型。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存款保险制度在促进金融市场竞争、防范挤兑风险方面均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这一制度框架下,不同出资性质、不同规模的银行均会由专业保险机构进行信用背书,其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与机遇将会趋同,并在银行陷入经营危机之初最大限度地保障储户利益。可以说,没有存款保险制度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开放。值得一提的是,国内与民营银行准入相关的配套举措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人民银行在近日召开的工作年会中释放出信息,存款保险制度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可以预期的是,伴随着民营银行的雏形渐成,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也将步入深水区。(作者系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