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一天的太阳,和亿万年来一样,照常升起。新的一年,如期而至,分秒不差。
如果以快进的视角鸟瞰当代中国,在地理空间图景上,最大的景观莫过于数以亿计的农民,涌入繁荣的市镇,一去不回。他们离开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带着自己的财产、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故土情结,投到一种全新的、令人激动的城镇生活中。在一种良性的城乡互动中,对新市民包容、对乡村有反哺功能的城镇,不仅将使融入其中的人生活更美好,也将重塑剧变之中的乡土中国。
中国的城镇化长时间滞后于工业化。在人为造就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下,我们看到的是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城乡脱节,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艰难,最典型的投影莫过于年复一年的春运大军。农民进城定居,不仅谋求的是更高的薪水,还有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更廉价的市场服务,以及个人发展的更多可能性,这是一种“人往高处走”的权利体现。新的一年,国家将会为这些新市民创造更多的权利机会,让他们不必像候鸟一样奔波于城乡之间。
在大量人口安居于城镇之时,城镇化并不会像有些人想当然地认为的那样,会造成农村的衰敝、凋零;相反,城镇化在给新市民以机会的同时,也为留在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更好的生活契机。城镇化将为农村的发展带来红利。
人口从农村流入城镇,减轻了过载土地上的人口负担。当小农社会涌入化肥、农药乃至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现代生产力要素后,人们发现一张嘴并不需要那么多人供养。在拥有更多财产权利的基础上,通过市场交易,今后的农耕者可以有更多土地可种,分摊社会化服务的成本更低,农业的产出能力和盈利能力将更得到加强。过去的乡村为什么贫穷?那是因为一定的土地上承载着过多的人口,城镇化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
新城镇为农村提供了庞大的消费市场。农民进城首先是为了更高的收入,经济集中是人口集中的前提和动力。膨胀中的城市中产阶级,不再满足于吃饱,还要吃得更安全,对食物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会造就一个对农产品(8.42, 0.12, 1.45%)有更高需求的农产品市场。这些年,蓝莓、黑猪肉、高档牛肉等更时髦的农副产品,成为农业生产者竞相开拓的新市场。没有城镇的繁荣,农业就缺少升级提质的动力。
繁荣的城镇将为农村提供更多的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所有人都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花巨资流转土地,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将农地直接与城市市场乃至全球市场相连。更快的技术更新,更有吸引力的营销手段,随资本接踵而至。在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第五次产业革命之后,现代农业会成为第六次产业革命的主角,农业将体现出工业的特点,在生产上将有机械化、智能化、流程化、标准化等特点;在劳动者身上将有组织化、专业化、技术化、职业化、知识化等特点;在农产品上将有商品化、品牌化、高端化、优质化等特点。这一切将使留在乡土上的人们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
可以想象,在不远的未来,在那片希望的田野上,人口因城镇化已大量减少,现代化、信息化、机械化又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一幅美丽、富裕、有活力的新农村画卷不就展现在面前吗?人口少了,经济发达了,古人想象中的那“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不就可以实现了吗?这样的乡村已不是一个仅仅接收城市辐射的弱者,还是一个为城市提供各种资源的平等的资源输出者。乡村不仅为城市提供食物和工业原料,还承担着休闲、生态等方面的经济和社会功能,还为城市居民提供精神“居所”。寻根问祖是中国人精神世界中的一种本能,老屋、老树也许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图腾,而技艺、方言、传说更可以代代相传、深植大地。在大变革中,乡土中国要承担得起这个责任,也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那是我们美丽乡愁的寄托之地。
这样看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乡土中国也有着未曾有过的机遇,乡土中国将会变得更加美好,离开土地的有他们的幸福,留在土地上的也有他们的精彩。乡土中国将在人口减少和现代化的基础上,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方面迎来全面振兴。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孟子曾断言,“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五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的这一王道理想在中国历史上很少实现过,但在今日城镇化的前提下,一个超过孟子的理想社会的乡土中国正在逐渐变为现实。当然美好的未来,需要人们的努力,成功总是属于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人们,对此,每一个农业的管理者、服务者、从事者都要为此做好自己的工作,把乡土中国规划好,建设好。
2014的第一天来到了,面对着2014,我们梦想揣在心上,乡愁洒在地上,阳光打在脸上,在这个城镇化和新农村良性互动、比翼齐飞的大时代,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尊重他人、辛勤劳动,这个时代一定不会辜负我们。
一年又一年更美好的生活,就像一天又一天升起的太阳,准时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