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浙江紧握改革“总钥匙” 让百姓生活更美好
时间:2013-12-30 20:25: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柴燕菲 赵晔娇 

  浙江省长兴县泗安长岗岭牧场转制后,员工童鸣初流转了90亩土地。带着全家人,童鸣初整整开垦了5年,把树苗插满了整个山头。后来,在当地宣传部门的牵头下,童鸣初成功聘用了5位苗木专家,成立了当地第一个农民研究所。经过多年发展,研究所建立了特种经济林试验园580亩,绿化苗木基地1200亩,还成为了浙江省香樟树标准化栽培基地。

  这是一个普通的浙江农民把握体制改革的机会致富的故事,也是浙江改革成果的一个缩影。2012年,浙江省GDP为34606.3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28年居全国各省区首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位列全国第三。

  “地上没有大森林、黑土地,地下没有矿产资源”,却成为中国最有竞争力、最有活力的地区,浙江手中的这把“总钥匙”是什么?

  “改革。”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多次明确提出:讲发展、讲改革,根本目的是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浙江改革发展成败的标志就是5477万浙江人是否真正成为受益者。因此,改革必须守住“百姓增收、生态良好、社会平安”三条底线。

  发挥藏富于民优势 城乡统筹助百姓增收

  几十年来,百姓增收始终是浙江改革的主要目的。浙江人的致富路始终与“改革”息息相关。

  十年前开始实施的城乡一体化改革至今仍在发挥效应。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城乡之间的樊篱被削弱并逐步清除。农村人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日子不是一句空话。

  以浙江欠发达地区——丽水为例,当地通过林权抵押贷款模式,促进森林资源流转盘活和创业增收。林农凭着“林权IC卡”,就可以查询所承包的每一块山林的坐落位置、地形地貌等相关信息,并可依此IC卡直接办理林木采伐、林权抵押、林地流转等手续。林农手中的林权证变成一张张“绿色信用卡”,活树变成了活钱。活钱多了,林农们纷纷转型,做小生意的,办农家乐的,种经济林的,做生态蔬菜专来户的……

  “2010年,我与当地林农达成1000多亩的林地流转协议,投资建设香榧精品园,投资数额不菲。”丽水市龙泉上垟镇的村民郑自友率先尝到了深化林改的甜头。

  据悉,截至目前,丽水林权抵押贷款余额31.13亿元,居浙江省首位,惠及林农20余万人。

  的确,包括林权在内的农村产权是农民增收的核心资源。

  记者注意到,在温州,一项突破性的农村产权改革正在进行中。温州,历来是浙江多项改革的先行区、试验田。

  该市规定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等12类农村产权实现可在县域内实现公开交易。

  在这之前,温州所辖的乐清市就开始了农村房屋“农对农”交易试点。近4年时间,乐清全市成交农房约4400多宗,其中跨村交易的数量约达一半。“

  温州市农办农村金融处处长黄方雷表示,这对于盘活农民手中以土地为核心的“沉睡”资产、促进城乡间要素自由流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阶段,温州将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力争让农房交易成为全国试点。”

  通过农村产权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解决了能进城的农民不愿进城、想进城的农民进不了城的问题。随后衍生的问题是:农民进了城,城市里有他们的空间吗?

  为此,浙江将抓好新型城市化的平台载体建设。一头抓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个都市区发展,提升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使都市区成为城市化的重要发展形态和区域经济的增长极;一头抓中心镇建设,使这些中心镇成为集聚和提升产业的重要载体、承接农民转移的主要平台、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节点。

  城乡居民将借助城乡统筹的东风,在新型城市化的平台上,继续在致富路领跑全国。

  百姓期待生态良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浙江新一轮改革要继续致富,但如以牺牲环境来代价,绝不是浙江的选择。钱包充裕的浙江百姓对于生态有更多的期待和呼唤。

  回顾往昔,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就提出要处理好“两座山”的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浙江省委、省政府一以贯之地推进生态建设。到了这一届党委、政府,“两座山”的理念已根深蒂固。

  杭州市淳安县就是处理好生态与经济关系的一个示范案例。位于淳安县的千岛湖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后花园,是中国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森林公园。

  “来千岛湖旅游的人数以每年15%的速度增加,生态优势就是发展优势。”淳安县委主要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今年7月底,杭州把淳安列为“美丽杭州”实验区,对7个生态农业型乡镇取消工业考核,对23个乡镇全面启动交接断面水质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目的就是希望当地能够抓好特色、科学发展,更严要求保护生态环境、更大力度发展生态经济、更快步伐改善民生保障。

  “我们每月都要对沿溪水质状况开展检查,密切关注水质变化数据动态。”淳安县梓桐镇党委书记徐军飞作为辖区“河长”定期都要检查河道卫生状况。

  治水已经是浙江生态建设的一个关键性抓手。在浙江,治水被寄予倒逼经济转型升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责。

  在快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由于存在着认识上的不足和技术上的欠缺,对生态环境尤其是水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的河网湖泊甚至处于亚健康状态。2012年,浙江仍有32个省控地表水断面为劣V类,31.7%的断面达不到功能区要求。浙江八大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的污染相当严重。

  经过广泛调研,这一届党委、政府更加清晰认识到:在浙江这样的水乡,水变清是转型升级最直接的一个标志。只有把治水作为转型升级最关键的突破口,才能真正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

  目前,被外界成为“最严”的水环境保护制度已经在浙江全省推开,并且初步形成了包含工业节水控源减排、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污水再生利用、全面实行河长制和考核制度等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治水机制。

  不仅是治水,在建设“美丽浙江”的总目标下,浙江也不遗余力地治气、治城治乡。

  在全面推进治气方面,浙江重点全面整治煤电、钢铁、化工、水泥等主要废气及烟尘粉尘排放企业,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积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抓紧研究使用光伏发电。在推进治城治乡方面,浙江着力于“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双清”行动。同时也坚持城市治堵、深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群众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有能游泳的河,有顺畅的交通,生活在天蓝水清美好家园中……这些都是民心所向,也是浙江省致力于解决的基本民生问题。

  十年“平安浙江”显成效 百姓生活富足安宁

  改革让百姓荷包持续增长,让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浙江的执政者思考的不仅仅是如此,确保老百姓过上既富足又安宁的生活也是改革的题中之义。

  具体的说就是要守住稳定的底线,不管怎么改革、怎么发展,社会治安不能恶化。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确保老百姓过上既富足又安宁的生活。

  浙江社会的平安离不开“平安浙江”的打造。

  2004年,浙江全省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经济社会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渴望人身安全、希望财产权和发展权得到更好保护,迫切要求拥有一个更加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

  当年5月,浙江省委作出了建设“平安浙江”的决定,标志着浙江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实现了由“小平安”到“大平安”的转变,“大平安”的范围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

  这是对民意的准确把握。斗转星移,近十年的实践证明,“平安浙江”建设已经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抓手、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夯实基层基础的重要途径、做好群众工作的综合平台,成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这10年来,浙江省刑事发案、信访总量、生产安全事故继续下降。2012年浙江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95.93%,连续9年走在全国前列,被公认为全国最安全的省份之一。

  现如今,人民群众对深化平安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对于保障民生改善、促进公平正义的期待更为突出。

  群众的意愿就是“平安浙江”的风向标,群众满意更是检验和衡量平安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

  “要坚持群众对社会平安的需求导向不走样,找准深化平安建设的切入点、着力点,努力做到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浙江省平安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多次表示:百姓富裕是浙江的优势,也是创业创新的基础,不管怎么改革、怎么发展,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不断提高,要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不管怎么改革、怎么发展,生态环境和社会治安不能恶化,只能好转。守住百姓增收、生态良好、社会平安这三条底线,全面深化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浙江就能继续走在改革发展的前列。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