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就业工作的重点之一是解决好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问题。化解产能过剩需要政府“壮士断腕”的决心,而帮下岗工人找好出路,考验的则是政府的智慧。各地应未雨绸缪,避免化解产能过剩却“剩下”大量失业人员。
化解产能过剩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工作中的重点,中央对一批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确定了具体目标。可以预见,各地会为完成指标而痛下决心,企业“该关则关”,项目“该停则停”。但随之而来的下岗问题不容忽视。仅在河北省唐山市,初步测算要完成钢铁产能削减任务,就有40多万就业人员需要安置。
人们对国企改革的下岗“阵痛”记忆犹新。大量的下岗人员在无奈中选择“从头再来”,个中酸楚令人唏嘘。而如今在化解产能过剩进程中的产业工人或许要面临相似的境遇,他们的下岗再就业问题若解决不好,不仅影响自身和家庭的命运,还会带来连锁不良反应,增加社会不稳定隐患。
中央将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表明了一手抓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一手抓劳动力合理配置,二者不能偏废的方向和决心。其实,化解产能过剩应是一揽子计划,包括产能的“淘汰”和产业的“重塑”,其中做好下岗再就业工作,必然是“重塑”的题中之意。
中央精神已明确,怎样帮助下岗人员再次实现就业,考验的是地方政府的智慧。落后的产能淘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就要及时培育;人员下岗分流了,职业指导、培训和介绍就要及时开展;下岗人员自主创业,税费减免、贷款优惠的政策就要落实到位;确实缺乏就业竞争力的,政府提供公益性岗位和低保等兜底政策就要跟上。
一定程度上讲,过剩产能化解容易,而解决包括下岗再就业在内的一系列后续问题反而较难。重要的是,在化解过剩产能的过程中,决策者要少一些简单化的做法,多一些人文的情怀和综合性的跟进措施。如果对过剩产能仅仅简单地“一化了之”,只会按下葫芦浮起瓢,衍生出更多问题。当然,作为行业工人也需随着产业转型,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自身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