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2月25日电 (记者 常红)中国社科院今天上午发布2013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报告指出,中国的城镇化处于全球平均水平,人类发展水平位居全球第101位,处于中等水平。国内地区间差距较大,北京、上海等东部省(市)城镇化和人类发展水平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而西部省(市)尚处于国际中等偏下的水平。报告还预测,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在2010年到2030年间,中国还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的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
报告分析和测算结果表明,中国的城镇化处于全球平均水平,人类发展水平位居全球第101位,处于中等水平。国内地区间差距较大,北京、上海等东部省(市)城镇化和人类发展水平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而西部省(市)尚处于国际中等偏下的水平。中国城镇发展的规模结构不尽合理: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过度膨胀,中小城市则发展动力不足。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延伸到城市内部,形成反差较大的户籍与非户籍二元结构,使中国的未来城镇化表现为城市内部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和农村人口向城市迁徙的城镇化双重特性。中国的城镇化已经由工业拉动的“土地扩张型”转向市民化推动的“品质提升型”进程。城市发展的科学规划、建设、管理,城市经济的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和可持续增长,城市社会的公平、和谐和稳定以及城市环境的污染控制、生态保护和地坛转型构成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挑战和机遇。中国城镇化的规模、挑战和影响,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因而在本报告的写作过程中一直受到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关注和高度重视。
对中国探索可持续的城镇化道路,建设人文宜居城市展开讨论,报告聚焦于中国的“城镇化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两大主题,指出中国的城镇化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未来仍面临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未来的城镇化必须由速度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在城镇转型的过程中同时促进人类发展。展望未来,中国所面对的应对气候变化、消除不平等以及应对人口快速老龄化等关键性问题,都将和新兴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2013年度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负责组织协调和撰写工作,写作工作历时1年半。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在2013年6月访华期间专程访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并会见院长王伟光以及本报告主编潘家华等,赞赏中国开展的以人为本,以绿色、循环、低碳为特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践。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海伦克拉克女士亲自出席于2013年8月27日在北京召开的该报告发布仪式,并在拜会国家副主席李源潮时,亲手呈送本报告的中英文版。在本报告的发布仪式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罗黛琳女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应邀发表主旨演讲。解振华表示本报告是一份具有广度和深度,并对政策制定者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重要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