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镇化建设 “乡愁”里的利益调整不可能浪漫
时间:2013-12-24 16:36:32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杨禹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这句话,在很多人眼里,不仅文风生动,而且“相当浪漫”。谈城镇化,确实需要点儿情怀。不过,这“乡愁”里艰难的利益调整,一点儿都不浪漫。

  中国的城镇化其实是个不断吃亏的过程。不吃够了亏,有些转折就无法发生。过去十几年,中央一直在提“大中小城市均衡发展”,但在现实中,我们却走出了一条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优先发展、重点发展之路。为什么?首先是因为,我们曾把“城市文明”跟“大城市文明”画了等号,觉得只有进了大城市,才算投进了“城市文明的怀抱”。

  今天看来,这种认识何其肤浅。但没办法,有些事情就是不撞南墙很难回头。中国的一线大城市在这十几年里普遍经历了规模快速扩张、人口快速聚集的过程。这带来显而易见的好处。然而,这种拼命发展大城市的进程还未及尽兴,我们就挨了兜头一棒——奔跑在最前面的大城市,尤其是几个特大城市,迅速罹患了堵车、污染、房价居高不下等经典城市病症。

  吃亏是最好的教科书。这时我们才发现,原来,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里,也可以享受到挺不错的城市文明。而染上城市病的大城市们,正纷纷接近自己的资源承载力极限。两相比照,我们才逐渐能听进“大中小城市均衡发展”这句话了。

  城镇化也是一个资源配置的过程。三中全会《决定》里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句话能否实现,对中国的城镇化太重要了。因为过去十几年里,在配置城镇化相关资源时,起决定作用的,往往不是市场,而是市长。中国的城市都有行政级别,城市越大,行政级别越高。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权仍偏重于行政调动力的背景下,谁的“官儿大”,谁调动来的资源就多。有限的城镇化优质资源,必然向特大城市、大城市集中。

  城镇化还是一个自然人不断“用脚投票”的过程。中央有部署,国家有规划,机制在变革,但最终,自然人做何选择至关重要。因为,如果我是个农民工,或者大学毕业生、想跳槽的城市白领,“北上广”再拥挤,我就是要去找份工作,你有什么办法能拦得住我吗?

  所以,中国的新型城镇化进程,最终将由几亿自然人用他们每一个人的个体选择,叠加在一起来决定。影响个体选择的因素,就此成为关键。北京最近宣布要对地铁实行高峰期差别化票价,引起很大争议。涨价了就能把人群引出地铁吗?其实,北京急迫地改变“两块钱随便坐”的地铁票价,本质诉求并不是借此调节地铁客流量,而是改变用大量财政补贴压低公共品价格的老习惯。

  这么改,也不只是因为财政不堪重负。我国的一线大城市,普遍在改善民生上做得最好。致力于改善民生是对的,但一个城市的发展,不是只有改善民生一件事。当大量财政支出以“暗补”的方式发挥作用,而且随着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的推进,这个城市的一种特殊吸引力——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就被塑造出来了。这种格局下,怎么让更多的人今后拒绝大城市“机会多、生活成本低”的诱惑,而转去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新型城镇化的新要求,就是一个大城市的公共政策,必须兼顾改善民生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既要考虑市民的个体承受力,也要考虑城市的综合承载力,不能只“一根筋”地让公共品价格“越低越好”。今后,不是说不重视改善民生了,而是财政支出要减少“暗补”,拿更多的钱来致力于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但同时,也要让城市居民适当“多掏点钱”,而不是坐享越来越个人低成本的“福利化公共服务”。

  以上这一切——吃亏,权力从市长回归市场,多掏点钱……每一个动作,都谈不上浪漫。但都必须做。否则,城市里的“山、水和乡愁”,都回不来。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