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差别化”票价方案正在酝酿中。日前,北京市交通委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市交通委运输局副局长马伯夷透露,目前有四个方案都在考虑之中,包括“仅高峰期涨价”、“普遍调价”、“按里程分段计价”以及“有涨有降”等方案。马伯夷说,地铁票价,需要通过精准调价、多管齐下,才能避免公共交通补贴过度挤占民生支出,同时保护超过六成的出行刚性需求,让政府和市民各自承担的价格压力保持在合理比例。(12月19日《北京晨报》)
曾经,北京地铁2元通票引得国内其他城市民众“羡慕嫉妒恨”。如今,北京地铁“低价”时代或将成为历史,原因依旧很老套:客运压力太大导致运营安全存在隐患。人多、车多造成的拥挤几乎是大城市的通病,如何缓解人口激增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无疑将考验地方政府的管理经验及水平。
据了解,此次调价的目的是希望能用价格杠杆,把北京地铁从每平方米挤着10人降至5人。闻及此,倍感笑意。中国的很多城市管理者似乎都乐于用数字来彰显其管理水平。譬如,之前有城市在整治环境卫生时提出:厕所内的苍蝇不能多于2只。不知有关部门在制定这样的数额限定时,有没有规定专门人员来核对此数目呢?
北京地铁拥挤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其他配套设施尚未跟进完善的情况下,盲目用价格杠杆来限定每平方米的人数,无异于纸上谈兵。
有专家指出,目前北京地铁“普惠式”的价格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提价是未来的必然趋势。纵观各种涨价理由,最终都得出北京地铁需涨价的结论。这似乎也印证了网友所说的“只要论证就要涨价”的怪圈。
理论上,价格上涨确实可以起到减少客运人流压力的作用,但同时被忽视的可能是多数地铁族的民生诉求。即便涨价之前,在北京2元地铁票价和4角公交车票价之间,很多上班族仍会因地面交通拥堵舍弃公交而选择地铁出行。由此可见,价格仅仅是民众出行时考虑的因素之一而非唯一决定性因素。
地铁涨价之后,如果大量客流因地铁涨价而涌向地面,原本资源有限的地面路况、车况又将如何应对?另外,地铁涨价势必也会引发一系列的涨价风潮:公交涨、出租涨……“涨”字背后,撇下的不应是被一路压“跌”的民众诉求。
涨价若能从本质上改变拥挤局面,民众当然拍手称快。如若“钱进而不前进”,人们难免会为这次涨价植入“抓钱”的嫌疑。由此可见,涨与不涨,远不止一纸决定这么简单,如何应对日益增加的客运压力乃至调整城市整体规划才是最终的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