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带着“井下人”一起前行
时间:2013-12-10 17:40:52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大林 

  这一周,北京“井下人”的报道触动人心。有惊愕,有同情,也有思考。毫无疑问,以井栖身者少之又少,北京最多时也只有30多人,但不能因此认为这个群体少到可以忽略不计。

  北京怀柔县的王秀青,在井下住了十个寒暑,来自河南商丘的全友芝,以井为家20年。选择蜗居井下,对他们而言,不关乎生活癖好,也不关乎脸面尊严,只为将谋生的成本降至最低。以最低房租计,每月300元;十年的井下之居,等于为王秀青节省36000元。而这笔钱,需要他凌晨为人洗车5千余台次(每台次7元)才能赚到。

  让人感叹的是,对长达10年的井下生活,王秀青从来没有怨言,反而自责自己没本事,并且还惦记着怎样尽快交清6万元计生罚款,让超生的孩子取得学籍。或许他不是一位有本事的父亲,但责任、亲情、努力这些品质一样也不缺;在井下生活的映衬下,他“让三个孩子读完大学,都能过上好日子”的梦想,显出常人的平凡与高贵。也因为有梦,当一个“井下人”就有坚持的毅力与动力,任志强所谓“不用户口,用高房价门槛就可以驱赶一些人离开城市”就变成笑话。

  在“井下人”的报道中,我们无法抗拒人性温暖的感动。都知道借钱很难,人越穷越难借。可为了帮王秀青交罚款,同样谋生不易的人却愿意借钱给他,扫地的大妈借2万,开出租车的师傅借5千。显然,借钱时他们不会更多考虑还钱的可能,但一定想过:这样一位安之若素的“井下人”,这样一位不忘责任与担当的父亲,应该帮一帮。让人感动的还有他的家人。子女不怪父亲无能没提供好生活,而且刻苦学习拿回一堆奖状;妻子不嫌丈夫贫穷,不弃不离,含辛茹苦操持家务、照顾孩子。这让生活在井下的王秀青,依然保有一个完整的家,拥有家的温暖,只是与幸福相距甚远。

  现实中,人与人的生活条件无法攀比,山外青山楼外楼;人与人的生存状态,有时真也不忍相比。井下蜗居,除了蚁穴狗洞,无以更好的联想。确切地说,“井下人”呆的是一种非人环境,过的是一种非人生活。虽然,个体的生存状态,个人需要反躬自省,诸如能力、本事、努力程度等;但是,个人的生活境遇,也是社会的折射,是各种社会因素叠加的结果,这也需要诚实的检讨与中肯的批评。像王秀青这样愿意吃苦耐劳,以担当父亲责任、执着于家庭梦想的人,能否让他远离选择以井为居的无奈?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理由是,“井下人”事关人的尊严,事关社会的脸面,即便是极少数,也会极大地稀释社会与政府应有的善意。在具体操作上,现在也有能力让这个少数群体有个起码的安身之所,不至于流落井下,蝼蚁为伴。就看我们对这个弱势群体是否有真诚的慈悲,愿意带着他们一起前行。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