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已步入雾霾天气区域。面对频繁而持续的雾霾天气,不少人怨天恨地,不少人无奈摇头,是真的到了“无药可救”任其毒害环境呢?现在市政府已出台治霾五年行动计划,一些整治行动果断利落。例如上海化工区限制带环境综合整治正如火似荼展开,原定计划用一年多时间搬迁1450多户民房,如今预计至少提前2个月完成,腾出约达5平方公里空地用于植树造林,营造优良环境小气候。这些显示是治霾的大手笔。
一些无奈者会问,雾霾是全国全球的顽症,局部自治是否会有效果?有媒体以浙江滕头村为例,2013年11月17日10点28分时,滕头村空气监测站实时发布的PM2.5信息:该村空气污染指数为48,大气环境质量1级优,PM2.5值18……”。而此时,距离滕头村27公里的宁波市区,PM2.5达149,属轻度污染。27公里,如此短短距离空气质量竟发生如此悬殊的差异。毋庸置疑,滕头村坚持生态建设逆转了本该同样遭受的雾霾天气,同时也证明了面对雾霾可以说“不”,人类可以打胜防霾“自卫战”的。
有些人开出门来一见雾霾只会怨天恨地,其实也该从自身或家庭找一找是否也在不经意地参与制造雾霾?汽车尾气、桔秆焚烧、家庭垃坡、烹饪烟气、建筑扬尘、工厂废气等等无不都是雾霾之源。治霾是个系统的大工程,如果我们每个人丢掉抱怨和无奈,尽其能力或在家庭或在岗位上,为治霾工程多做些螺丝钉那样的工作,这种主动出击的治霾行动总比关起门来消极等待要好得多,当前治霾工程希望涌现更多的志愿者和活雷锋,更期望更多地民众参加到治霾行列中去,才更有能力敢于向雾霾说“不”,治霾工程也更有希望!
在这方面滕头村人走在我们的前头。一方面选择了生态立村的发展之路,喊出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口号,出台环保一票否决制,为保护生态经济效益再高也让路,相继有50多项投资项目陆续被村里否决了,就是因为污染这一关没有通过被否决。另一方面实行家门清洁卫生“三包”制度,并制订了奖罚措施,谁家乱倒垃圾违反了规定,检查人员会贴上“不清洁户”的字条,让不文明的人“出出丑”,村子的地面上很难见到垃圾,无论是旧宅还是新居,家家都是窗明几净。可见在滕头村,家庭成了治霾的坚实基地。
敢于向雾霾说“不”,我们无不希望国家治霾力度再大些,速度再快些,但从来不可忽视群众治霾的力量,他们是治霾的主人。环卫工人、农村清洁工、建筑工人、科技人员,是他们在平凡的治霾“微公益”行动中,积沙成塔,积小善为大善,为建设美丽清洁的环境奋战在笫一线。治霾“微公益”行动往往被认为上不了大台面而视为业绩平平。要将治霾“微公益”正其名、扬其声,才能汇集更多社会力量去建筑更美好的生态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