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阳广霞 金可镂 今年的就业形势较上届有所好转,但仍不乐观。教育厅首场招聘会昨日在广东工业大学火爆开场,1.5万名学生争8000岗位。教育部及教育厅明令禁止企业发布限985、211高校、限性别等歧视招聘信息,但现场仍有数十企业违规。有企业称,歧视已从明规则转变为潜规则。
应届毕业生比去年多了3万人
昨日,省教育厅举办的首场“外资、三资、国内知名企业”专场招聘会在广东工业大学开锣。早上八点半,四号线通往大学城的地铁上已满是西装革履的学生,招聘会到场人数在11点时达到高峰,300多家企业摆起了摊,现场1.5万名学生入场竞逐8000个岗位。
去年同期,毕业生经历低谷期,就业和2008年金融危机时有得一拼。那今年形势如何?广东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景李虎介绍,2014年全省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约为47.2万,比2013年增加3万,加上外省入粤求职及往年申请暂缓就业的毕业生,共有近75万高校毕业生在广东省求职,就业压力相当大。因为经济形势稳中向好,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整体就业形势较上届有所好转。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陈少雄说,至少目前进校宣讲的企业就比上届增加了10%。
但是就业总量大、结构性矛盾突出,学生的就业期望值依旧高,所以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至于薪资水准,与去年基本持平,本科入行平均3000元左右。记者在现场随意采访几家企业发现,大部分企业提供的职位较去年有少量增加。
农夫山泉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符女士透露,从近几年入职情况来看,学生普遍比较浮躁,转岗跳槽颇多,人才流失量大。快消类岗位要求学生从一线做起,刚入职的本科生可能跟高中学历的同事干一样的工作,觉得丢面子,“半年1年就想做主管,不能跟公司一起成长,很多学生等不起。”而且一旦学生发现企业现状跟预期不合,就容易离职。现场一计算机企业的开发部副经理司徒先生也称,85后的求职者很多都有类似的问题,流动性过大,不能扎实地在一个岗位做到底。
招聘歧视规则由明转暗
今年4月,教育部发出通知,凡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要做到“三个严禁”: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省教育厅在招聘会举办之前也要求企业不得发布带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
不过,记者在现场粗略统计就发现,数十家企业都在广告上写着“限男性”、“限女性”字眼,当然,前者居多,包括生产管理、研究技术员、施工员等职位。也有行政文员、客户经理一类岗位限招女性。有企业依旧标注:仅限211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还有企业优先考虑住在广州或珠三角的学生。记者采访发现,企业不招女性的理由多为“出差多,熬夜多”,认为女性不能承受工作强度。而限招女性则是认为其“有亲和力”。华师研三的吕同学就多次遇到性别歧视的情况,她对此表示反感。
一IT行业的现场招聘工作人员透露,在他所从事的行业里,因为工作强度大,经常要出差,而且考虑女性生育假期长,所以男性更占优势,招聘的女性一般不超过20%。“而且对女生要求更高,比如招聘时女生90分,那男生75分就行了。”虽然不再标注限男性、学校字眼,但明规则变成了“潜规则”。另一投资企业的人事部肖经理说,他们标明性别要求虽然会被批,但信息真实对外,也能节省学生和企业的应聘成本。
华工大四女生小文也认为,如果一些研发岗位常年扎根生产车间,她会主动不考虑。“虽有性别歧视的感觉,但企业提前告知,也节约了大家的时间。”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说,他们巡查后会要求企业删除“面上”的歧视信息,但企业在招聘时自身对员工有性别、学历等特殊需求,他们也无法限制。
网络招聘会增11场
今年招聘季,广东省教育厅组织高校毕业生招聘会共有58场,其中现场供需见面会共计39场,与去年持平。今年的网络招聘会得到格外重视,共有19场“专题网络招聘周”,比去年增加11场。而往年的首场现场招聘会“例牌菜”——— 暨南大学“四大银行”招聘专场也被取消,调整为昨日在广东工业大学举行的“外资、三资、国内名企专场”。省教育厅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有关人士表示,今年取消金融专场,主要是因为四大国有银行从今年10月开始网络申请,不用到学校“摆摊”收取简历。而且,教育厅举办的座谈会发现,外贸企业形势回暖,招聘需求有所增加。
和去年相比,今年的招聘会更加密集,从11月中旬开始,一直持续到明年6月7日,每月、每周都有网络或现场招聘会,从12月1日到21日,平均每天都有一场现场招聘会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