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上海不可能集中供暖 地暖渐成沪上高档小区主流
时间:2013-11-17 10:50:08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作者:葛俊俊 

    人民网上海11月16日电  上海位于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冬季湿冷,最冷月室外气温为零下3~5度,是冬季较为寒冷的城市。由于没有集中供暖,北方人在上海过冬,总会觉得上海冬季的湿冷是一种魔法攻击,穿再多的铠甲,衣物也抵抗不了。他们不能理解,屋里屋外居然同等凉热。

    “上海冬天非常潮湿阴冷,确实有供暖的必要”上海市政协委员、致公党市委副主委张立军曾在上海两会上呼吁试点集中供暖,建议为全市集中供暖提前统筹规划,但因种种原因,上海决定不采取集中供暖方式。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上海延华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兵认为上海不集中供暖有三点原因:一,上海城市建筑密度大,集中供暖工程将消耗大量有限能源;二,南北方寒冷各有差异,应区别对待,不是北方合适的南方就一定适合;三,上海缺乏暖气铺建基础,管道入户需要破坏居民家庭装修乃至整幢楼的结构,新建小区尚可考虑,但是大规模大范围供暖不现实。

    今年刚从北京到上海工作的张女士很是发愁:“还没入冬就能感觉到今年上海的冬天会很冷,主要是女儿太小,没有暖气我担心她受不了。”张女士原本想为了女儿搬到嘉定集中供暖的小区,但是如果搬过去,自己上班多了一个多小时路程不说,女儿上幼儿园也不方便,最后还是被迫打消了这个念头。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五花八门的取暖设备在上海采暖市场悄然兴起。于兵说,如今市场主要的采暖方式有锅炉供热、热泵空调、地暖等,这些基本是以传统技术为支撑。如果小区市民要大规模的供暖,性价比最好的是热泵机组;从运营成本上来讲,如果家庭条件较好,用地暖最为合适的,它的舒适性是空调所无法比拟的,尤为适合老人和幼儿。

    目前,采用“地源热泵系统”来保证住宅取暖的有:松江新桥的英郡雷丁,绿地诺丁山、佘山古北国际、宝山的朗诗绿岛、嘉定的朗诗绿色街区等,据朗诗物业介绍:“系统在交房时就已经安装好了,业主不需要再额外安装设备。不过除了物业费外,还要交‘系统运营费’,估算下来每月一千元左右。”这笔费用对普通家庭而言,算是不菲。

    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教授吴力波认为,政府可以考虑给予市民“冬季取暖费”,“这种补助的形式可以通过电费补贴实现,比如规定,平均气温低于5℃的天数达到多少,就上调基础电量或者降低阶梯电价等”。

    于兵认为,与其争论采用哪种手段“取暖”,还不如考虑怎样“保暖”。上海建筑“保暖”的当务之急是降低房屋的传热系数,提高建筑本身的保温性,兼顾门窗的气密性提高建筑物室内的舒适性。于兵表示,本市目前所有的建筑中,至少一半以上建筑门窗的气密性等级达不到设计时的强制性要求,由此可见门窗还有很大的改造空间,改装成三层、真空甚至一体化窗户,室内最高会升温2—3℃,所以从细节做起,尤其是提高门窗的保暖性能,比起集中供暖更务实。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