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规划部门,市规划局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将全市一、二、三产业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有机地融入到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的框架中,形成北京、贵阳在创新驱动和生态文明方面的双叠加优势。”市城乡规划局局长林刚说。
目前,贵阳经济发展增速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已初步形成十二个产业园区及六大特色支柱产业。“中关村科技园与贵阳的合作,是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第一个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高位对接,是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深度合作,必将有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促使贵阳走上加快发展的新路径:一条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支撑,以生态保护为底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打造贵阳经济升级版。”林刚说。
建设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是贵阳在生态发展、转型发展、升级发展之路上迈出的关键一步。围绕这一主题,市规划局如何做好自身工作?林刚表示,市规划局此前已与清华大学规划院等知名规划单位合作,并在中关村管委会的支持下,制定《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空间布局规划》。《规划》将按照以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统领全市产业发展布局的新机遇和新要求,结合贵阳的优势特征、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优化调整全市产业园区规划布局和规模,确定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用地和空间布局结构,着重突出中关村要素,力争在创新驱动和生态文明上体现规划的内涵和特色,以此引导贵阳产业空间总体布局和各园区建设。
《规划》按照“区域统筹、开放弹性、突出重点”的布局原则和“核心驱动、轴带联动、圈层辐射”的布局模式,拟构建形成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一城、两带、六核”的总体空间布局结构。“一城”是科技创新城,由老城区和观山湖区组成,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积极引入科技、资本、人才等高端要素,激活存量,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和高端商务、工业设计、科技研发、服务外包、会展、金融、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形成服务全省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两带”是指南北两条实体经济带,由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向黔中经济区和贵州省域辐射,其中北部高新技术产业实体经济带以贵阳高新区为核心,沿贵遵产业走廊布局;南部现代制造业实体经济带以贵阳经开区为核心,沿贵安、贵都凯产业走廊布局。 “六核”是指六个科技创新核心功能区,包括高新技术引领区、综合保税区、科技金融区、现代制造业聚集区、协同创新区、双龙临空经济区,将构建科技创新空间体系的核心承载区。
“我们正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继续对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空间布局规划进行优化提升和深化完善。”林刚说,只有很好地融合城镇化、人口、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物流、工业基础、产业基础,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才能发挥比较优势。目前,市规划局正根据各个园区原有的工业基础、本地资源和中关村产业优势进行分析调查,以便对每个园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主体园区的城市设计进行深化,力争把“一城两带六核”的布局重点和创新驱动、生态文明的规划内涵、特色与各产业园区实施规划融为一体,并共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资源,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格局。
规划是前提,落实是关键。待相关规划编制完成后,在推动项目落地和手续办理方面,市规划局将以开展“三找”主题大讨论活动为抓手,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和方式,为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市规划局将针对中关村贵阳科技园项目,专门安排相关人员进行‘保姆式’服务,保证项目能在最短时间内选择最合适的用地和区域落地。”林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