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苏州11月11日电(记者 应志刚)实践已经证明,新型城镇化不仅是新一轮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更是承载广大农民“中国梦”的出发点和支撑点。
然而,值得警惕的是,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缺乏特色、千城一面的发展弊端。
日前,在浙江举行的“2013中国·新加坡小城镇发展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陈淮就表示,我们需要有文化的城市化和城镇化。
在新一轮的城镇化浪潮中,如何不让历史积淀和地方文脉淹没在千城一面的造城运动中?文化和创意的力量究竟能在新型城镇化中发挥什么作用?文化的力量能否支撑起一个城镇转型升级的愿望?
带着课题,记者近日走进了有着2500余年历史的苏州胥口镇,试图从这座古镇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践中找到解析。
帮一群艺术“草根”撑起一个产业
在今年初的中欧政党高层论坛上,中方赠送给国际友人的“国礼”中,有80把国画折扇。
折扇的制作者周柏荣、周晨光父子,是胥口众多“草根书画家”中的佼佼者。
折扇的正面,是儿子周晨光创作的吴门画派风格的中国画,题材包括太湖山水、花鸟和苏州园林;背面则是父亲周柏荣的书法作品。
胥口“草根画家”创作的书画成为“国礼”并非偶然,而是胥口镇特色地域文化传承的必然。
从唐代杨惠之开始,源远流长的书画艺术在胥口这块土地上绵延不绝,代代相传。1998年,当地一批有志于书画艺术的年轻人,成立了“香山青年书画研究会”,他们继承吴门画派的艺术传统,聘请了上海、南京、苏州等地诸多书画名家为顾问,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致力于书画艺术的研究与创作。经过多年砥砺,“香山派”书画脱颖而出,硕果累累。目前,已有中国美协、中国书画协会会员各1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美协、书画协会会员10余名。
以“香山青年书画研究会”为中心,胥口形成了一个中青年画家群体和裱画师群体,一批中青年画家逐渐成长,书画逐渐成为胥口的一个特色文化产业,形成了一个从绘画、制画、装裱到销售一条龙经营格局的庞大产业链。
全镇从事书画生产,全镇从事创作、装裱、销售的达1500余人,年产书画10多万幅,这些画作通过50多位书画经纪人销往全国各大旅游景点,以及日本、东南亚、香港、台湾、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0万元。
“哪里有旅游景点,哪里就有胥口的书画”,这是胥口人津津乐道的。而实质上,从事书画业的当地家庭,年收入五六万元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书画成了胥口人的致富产业,很多居民靠书画产业建起了别墅,买上了轿车。
在把大量的书画销往海内外的同时,胥口自身自然而然地成了华东乃至全国最大的书画交易集散中心。该镇先后兴建的2万多平方米的“中国书画市场”和富有特色的“中国书画名家街”,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内蒙古、浙江、福建等地的众多书画家以及当地的农民书画家在此或设立艺术馆、或创办画廊和书画工作室。众多画家加盟胥口书画创作和参与市场建设,丰富了“书画胥口”的内涵,增添了胥口书画产业的活力。
“依托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发展文化产业,既能发展成为当地主要的支柱产业,又能避免城镇化‘千篇一律’”,正是因为认识到这一点,胥口镇党委、政府的领导班子,坚定不移的把打造“文化胥口”品牌,放在城镇转型升级一个重量级的地位。
为全面提升胥口书画艺术品位,胥口镇与中国美术家协会达成协议,成立了“中国美术家协会苏州胥口艺术中心”,联合开发“中国书画名家街”。 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中国美协副主席肖锋、著名画家喻继高、王锡麟等书画名家的工作室、艺术馆也相继落成开放。
助一群古建工匠把生意做遍全世界
胥口不只是书画艺术家的精神寓所,太湖山水的浸润与滋养还造就了闻名中外的“香山帮”艺人。
如今的北京故宫就是由“香山帮”鼻祖、建筑艺术大师蒯祥亲手缔造的。
自蒯祥后,吴地香山工匠形成了一个集木作、水作、砖雕、木雕、石雕、彩绘等于一体的建筑群体,人称“香山帮”。
近代,“香山帮”的承继者姚承祖著《营造法原》,阐释“香山帮”工匠建筑原理,其著影响甚广。姚继承并发扬“香山帮”工艺,一生设计建筑的厅堂馆舍、亭台楼阁、寺院庙宇不下百幢,现存有光福邓尉香雪海梅花亭、灵岩山寺大雄宝殿、木渎严家花园、苏州怡园藕香榭等,均堪称“香山帮”的杰作。
近现代,“香山帮”工匠不仅把传统的建筑工艺带到全国各地,还先后走向美国、日本、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在建筑艺术史上留下了重彩浓墨。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于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何保护、传承和发展这一珍贵民族文化遗产?胥口镇党委、政府以“保护先行、敞开大门”为原则,支持地方企业积极融入到这一民族文化瑰宝的传承与发展之中。
在胥口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苏州利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苏州胥口旅游发展总公司合作组建成立了苏州香山工坊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建立 “香山工坊”古建文化产业基地,经过几年发展,已成为国务院认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责任保护单位。2009年,“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无数案例已经证明,文化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在胥口的新型城镇建设中已经发挥了它惊人的力量。
香山工坊项目目前已有20多家古建核心企业、100多家材料供应商进驻,他们的进驻同时也带来了产业上下游的材料、施工、运输、仓储等多种业态的跟进。
据估算,待市场一期项目运营后,香山工坊每年总销售额将突破10亿元,市场内提供就业机会1000余个,还将给服务、餐饮、运输等第三产业带来大量机会,待市场交易区全面建成后,年销售将达到50亿,新增就业5000人,必将全面推动区域经济大发展。
筑一个“巢”引来城镇腾飞的力量
在新型城镇建设过程中,胥口镇撇开文化产业作为“送文化下乡”配套角色的老观念,因地制宜通过人文理念引导城镇规划,以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
胥口是苏州的经济重镇和环太湖旅游的集散地,地处太湖之滨,穹隆山、香山、胥王山、姑苏山、灵岩山、五峰山葱茏苍翠,环抱四周,使胥口犹如一个“聚宝盆”镶嵌在太湖边。
如何让这个环境优美的风华宝地成为独居风情的新型城镇? “欢乐胥江主题休闲广场”当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欢乐胥江主题休闲广场位于胥口镇新镇区胥江南岸,占地面积约为9万平方米,主要为景观绿化和灯光工程。包括世界第一跨度木结构景观桥,特色水幕电影,巨型广场灯柱,大型LED屏,香山船舫建筑以及特色岸线景观组成。
这一项目是胥口人对于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多年探索、反复思考的心血结晶,更是围绕苏州市委市政府“三区三城”战略目标而实行的重大举措。
作为胥口今后的地标性建筑,欢乐胥江主题广场内的重要建设项目颇具特色,不仅融入了富有现代艺术特色的山水画卷广场、梦幻般的水幕电影、特色夜景创造等多种独特景观;更是引进了彰显香山帮高超技艺的“欢乐胥江”景观桥和“中国第一舫”的传统建筑。
其中山水画卷广场的设计,是在广场内设计书画展示廊架、卷轴长廊、文化墙等小品,以此为依托展示胥口特色文化;与此同时,铺装设计以胥口书画文化为基底,沿用苏州园林内的青砖铺地,展现胥口深厚的文化底蕴;部分滨河步道设置较活泼的图案,烘托该地块的商业气氛。
而苏州“欢乐胥江”景观桥则是传承创新“香山帮”技艺打造的大型现代木结构景观桥。该桥设计跨度达75.7米,桥梁跨越胥江河道,是目前国内最大跨度的木结构桥,甚至可以称为目前世界第一跨度的现代木结构拱桥。
“欢乐胥江”景观桥由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南京工业大学联合设计,借鉴了国外最先进的现代木结构桥梁的技术、材料研究与实例,结合苏州地区的基地条件和文化景观功能要求,将以桁架一跨式木结构拱桥的形式设计施工,实现安全等级一级、环境类别一类等高标准。
“中国第一舫”——香山舫是以苏州园林中的“舫”为原型,设计一个可供游人餐饮、娱乐的建筑,体现胥江水文化,主体建筑可作为胥江的名片,展现胥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