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型城镇化贵在“新”
时间:2013-11-10 21:24:06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马宏伟 

  城镇化是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世界各国都要经历的发展阶段。城镇化冠以“新型”二字,就有了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就包含了对过往的反思、对路径的选择。所以说,新型城镇化贵在“新”。那么,这个“新”又新在何处呢?总结我国实践、借鉴世界经验、立足时代发展,当前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应在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几个方面体现“新”。

  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城镇化实质是人类生产方式的变革、生活状态的改变、文明形态的提升,是由人推动、服务于人的。但在过去一个时期,不少地方的城镇化简单化为新城建设、园区开发,修大马路、盖大高楼,而为城镇建设作出贡献的农民工却留不下、住不起、融不进,城镇居民的幸福指数远远赶不上GDP的增速。这种见物不见人、发展城镇不发展人的城镇化,弊端日渐凸显。一方面,居民消费率不断下降,内需不足,产能过剩,经济发展缺乏内生动力;另一方面,产业工人队伍不稳定,熟练技工缺乏,产业升级受阻。因此,新型城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核心,产业发展、城镇建设都应着眼于满足人的需要,制度设计、政策安排都应立足于提升人的生产生活质量,特别应着力为进城农民工安居乐业创造良好条件,让更多的人分享城镇化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建新城没人住、上项目没销路、有GDP没幸福的弊端,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城镇建设的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城镇化将产业、人口等聚集在一起,本是一种集约节约的发展方式,但我国一些地方的城镇化过于粗放,大量征地、盲目扩张,而城市建成区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的GDP仅为日本的1/10。城镇建设粗放,管理也粗放。一些大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生活不便,过早出现城市病。我国要在几十年里实现几亿人的城镇化,使十几亿人过上现代化生活,这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即使城镇化的集约、智能程度达到目前西方的水平,资源环境也难以承受。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是推进城镇化的基本要求。落实这一基本要求,除了要加强城镇化的规划管理,根本在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如果土地、资本、资源、环境等要素的价格机制健全了,能够真实反映其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它们就能被配置到最有效率的领域,就能被集约节约使用,相关科技创新也会在需求的刺激下不断涌现。要知道,自然资源、物质资本越用越少,而科技知识、人力资本越用越多。在集约、智能、绿色、低碳上下功夫,我国新型城镇化前景就会一片光明。

  根本方法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区域、城乡发展条件和水平差异悬殊,推进城镇化既不能像日本、韩国那样主要依靠大都市,也不能像德国那样主要发展小城镇,而必须像党的十七大指出的那样,“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这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根本方法。近年来,我国大城市迅猛扩张,一些特大城市人口控制规划目标屡被突破,显示了巨大吸引力和增长极效应,但其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从大城市来说,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增长赶不上人流、物流、车流增长,城市运行成本越来越高、生活质量趋于下降;从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来说,发展要素被大城市吸走,面临搭不上城镇化快车的危险;从城镇化全局来说,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剧,发展的联动效应、集聚效应发挥不出来。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一方面要分流大城市部分功能和过于集中的人口、产业,另一方面要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协作紧密、以大带小的城镇发展格局。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