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清华大学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户籍城镇化率仅为27.6%,远低于传统的城镇化水平。差不多同时,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人民论坛》撰文呼吁逐步取消户籍制让农民转非,在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这篇文章的刊发,不禁让人们对其内容有所联想和期待。
如何推动“户籍城镇化”?不管路径有多少,时间要多久,分层次、分阶段、分步骤的户籍改革都需要不断尝试,城市在吸纳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工业体系的同时,都应该将他们纳入现代城市文明生活体系。
呼吁:农业部长呼吁逐步取消户籍制
近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人民论坛》杂志上发表文章称,工农城乡关系的不平衡是我国当前最大的社会结构性矛盾,应逐步取消户籍制,畅通农民工进入城市的渠道。
这篇题为 《实现中国梦 基础在“三农”》的文章指出,在我国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里面,工农城乡关系的不平衡是目前最大的经济和社会结构性矛盾。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深入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等方针,让农民分享现代化成果。
要推动农村发展,最重要的是稳定有序地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既要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农民工的就业、工资、社保、居住、子女上学等现实问题,又要着眼长远,推进城乡联动改革,逐步取消户籍制度所赋予的城乡居民身份差别,畅通农民工成长、上升通道,让具备条件的农民工在就业地逐步安家落户,使他们工作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心理融入社会。
现实:中国户籍城镇化率仅为27.6%
10月27日,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数据中心发布的一项有关中国城镇化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户籍城镇化率仅为27.6%,20年内农转非比例仅增长了7.7个百分点。报告指出,户籍制度一直以来都是束缚农民流动、阻碍人们城镇落户的制度性壁垒。而另一方面,各地在发展思路上都不约而同地绕着走。与此相对应的是,保守估计,未来20年内,中国将有3亿多农村户籍人口向城市和城镇转移,70%农民工不打算回乡就业;愿意回乡就业农民工79.8%选择回县城及以上级别城市。
与此同时,中国工程院和清华大学共同组织的重大咨询项目“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正式结题,并给出如下建议:
一是提供更为普及和完善的职业教育,建立技术资格准入制度,并以技术技能等级为主要依据,制定相应的差别化的城市落户政策。二是以改善民生为宗旨,着力改善城乡接合部、“城中村”等农民工聚居区的生活条件,有步骤、有计划地使进入城市的农民工群体融入当地的社保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三是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就地城镇化”。
建议:应定出公平合理的农村户籍退出机制
日前,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户籍城镇化水平较低是改革滞后的表现,未来的户籍改革,应该首先让劳动者的社会保障等实现跨地区接轨。李强表示,目前流入城市的人有两种,一种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一种是从城市流动到城市的(主要是从小城市到大城市)。 除了对流动人口分类型对待,也要对城市分类型考虑。分层次、分阶段、分步骤进行,是中国户籍改革的方向,每个城市都应该推进适合当地的户籍改革。此外,现在不少农村人口,尤其是有北上广农村户籍的人,不愿意转为城镇户籍。因为一在大城市,一旦土地改造、征地,农民会得到非常高的补偿。另外,目前进城的很多农民,也没有得到同等的市民待遇,土地被视为他们最后的生存保障。国家应该保证自己的公民公正地享受资源。在研究城市接纳机制的同时,也应该制定出一个公平合理的退出机制。中国还在转型过程中,这件事情还远远没有完成。这可能要靠几代人去完成,如此才能保障改革平稳推进。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在搞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试验,把农民该得到的利益赋予他们。
【名词解释】 什么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户籍人口城镇化是即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中国51.3%的城镇化率,是按城镇常住人口统计的,其中还包括了1.6亿的农民工群体。如果按户籍来算,人口城镇化率只有27.6%左右,远低于世界52%的平均水平。
中国户籍城镇化率非常低,非农户籍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仅为27.6%
中国社会当前的强流动特征,不仅表现为农民工的流动,城镇社会内部的流动率同样很高。非农户籍人口的流动率甚至比农业户籍人口的流动率还要高些,达到23.7%
数据显示,农业户籍人口的流动率为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