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留守村”怎变“空壳村”?
时间:2013-11-07 21:11:12  来源:[来源:  作者:魏青 

    城乡二元结构,差距仍然十分巨大,良好的社会资源、公共设施都在大城市;加上乡镇企业少或不景气,村民在乡镇、县城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只能到大城市去寻找机会,在广西,不少农民工“走出去”后,选择了在城镇生根发芽。不少“留守村”甚至逐渐变成了“空壳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面对的养老和隔代教育等问题突出,新农村的和谐发展,面临危机。(11月7日《南国早报》)

    能够佐证“留守村”之忧的数据是,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司长王谦介绍,新生代流动人口已经成为流动人口的主体,在20岁之前就已经外出的比例达到75%,在有意愿落户城市的新生代流动人口中超过七成希望落户大城市。(9月10日中国新闻网)

    农民工进城,与上一代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流动人口的外出年龄更轻,流动距离更长,流动原因更趋多元,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其进入城市不仅仅是为了挣钱,对未来发展有更多新期待;流动方式由个体劳动力流动向家庭化迁移转变;流动形态由“钟摆式”流动向在城市稳定生活、稳定工作转变,但是,新生代青睐落户大城市,加剧了“留守村”变“空壳村”的进城。

    新生代农民工流动人口已经成为流动人口的主体,说明了农村读书无用论和辍学现象呈现了年轻化、早辍化的趋势,这给农村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给用教育和知识改变农村面貌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让更多农民及其子女信奉教育改变命运,考验农村的教育管理智慧。

    曾几何时,父母在,不远游,是中华民族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传统敬老和爱老的习俗,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农村传统的孝道开始松动和瓦解,在农村形成了“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妻子”等现象,年老体弱的父母因为缺少了子女的孝敬和照顾,晚年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如果更多的新生代流动人口仅仅满足于自己在大城市工作和生活的舒适和惬意,而疏忽和淡忘了农村年迈苍苍的父母,不能不说是孝道的退步。

    如今,大城市的各种资源不堪重负,就业,环境,交通,犯罪等等捉襟见肘,如果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盲目青睐落户大城市,将能够落户大城市作为成功和面子的标志,那么,将会加剧环境污染以及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的“现代病”,其实大城市并非是就业和成家立业的伊甸园和首选,一旦遭遇挫折,很容易给大城市的社会综合治理带来新的困扰。

    不管是新农村建设还是城镇化,都要有“人”,“人”才是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最人文的力量,但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流动人口不惜割断亲情,一意孤行地向大城市进发,让农村的空巢现象日益加剧,不但不利于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而且消弭了农村乡土宗族的自治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 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一些新生代农民工为了落户大城市,为了尽快能够过上大城市的生活,将自己变成了挣钱和攒钱的机器,一切向钱看,一切以挣钱为中心,但是由于文化程度低,谋生的技能欠缺,一些新生代流动人口就开始了“投机倒把”和从事“边缘职业”的营生,钱是有了,但是做人的道德和素养却没有提高,即使有车有房,但是依然摆脱不了“乡下人”的气质和特征,也被真正的城市人瞧不起,即使生活在大城市,但是却难以获得家园感和认同感,也经受着故乡和城市双向情感权衡得失的折磨,大城市,并非是新生代农民工流动人口的精神乐园。

    如果城镇化的发展结果是越来越多的“留守村”变“空壳村”,这不是城镇化所要追求的目的,更不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水是家乡的甜,月是家乡的圆,人是故乡的亲,人走的再远,也抛不掉对故乡的魂牵梦绕,落叶归根,家乡才是创业、亲情和故园情的福地,幸福不是在异地独享其乐,而是和父母以及兄弟姊妹共享天伦之乐,回乡创业和发展,不仅符合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的大趋势,也符合乡情孝道亲情的传统伦理诉求,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清洁的空气,这是大城市人的奢望,盲目青睐大城市,是时尚的选择,但是却并非是最理性、最科学、最人文和最合适的选择,全面考量,才是最聪明的定居抉择。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