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山东一村4家公司上市 村民上学养老全免费
时间:2013-10-28 10:40:53  来源:大众网   作者:李兆辉 

    西王村,一个在27年时间里孕育4家上市公司的村庄。在这个村里,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已超10万,从“摇篮”到“坟墓”所经历的上学、工作、养老都不需要花一分钱。目前,西王村每100个人里面就会有98个外来人口,每一个原住村民都不愿离开,即使他们的孩子上了大学最终还是会回到家乡。原因很简单,这里的平台和起点比外面高。

  西王模式是怎样缔造的呢?这种模式如何持久延续呢?10月23日,大众网记者独家采访了西王的缔造者、刚刚被央视评为“全国最美村官”的西王村党委书记、西王集团董事长王勇,揭开神秘西王的面纱,讲述王勇和他的村民将如何再续西王的辉煌。
  一个奇迹:

  小村庄出了4家上市公司,并建起一生的福利保障体系

  2005年12月9日,“西王糖业”(后更名为“西王置业”)在香港以红筹股模式上市。

  2009年12月18日, “中国玉米油”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2011年2月23日,“西王食品”正式登陆深交所主板市场。

  2012年2月23日,“西王特钢”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

  西王村,这个位于山东滨州邹平县的小村庄目前已有4家上市公司,6家民营企业,15家三产企业,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企业上市第一村”。

  据了解,西王村现拥有总资产304.8亿元,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315.6亿元,实现利税14.5亿元。

  而挣钱图啥呢?王勇很干脆地说:“以前是为了让村里老少有盼头,家家小康。现在是为了精神上‘有劲儿’,为了活得更长久。”

  的确,西王村的村民年人均纯收入早已超过10万元,鱼肉海参已经不再是村民追求的幸福了。“我们现在比得是谁最长寿。”王勇对大众网记者说,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每年村里自然死亡的人数为6-8人,而现在村里自然死亡的人数减到了2人。他已经深深地体会到村民追求的不再是顿顿“有鱼有肉”了,而是精神上的富足和人生价值的提升。

  西王村已建立起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保障体系。也就是说,西王人从出生到上学、到参加工作、到退休养老都由村集体统一管起来。村集体企业还为每一位村民缴纳了各类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村委每月向村民每人发放价值200元的面粉、蛋、奶、肉及西王生态园种植的无公害有机蔬菜等生活必需品;每名村民每年享受的各种福利待遇达5000元。村民不仅在企业获得稳定工资收入,当初入股的大多数村民还可从企业领取分红,收入年年攀升,2012年人年均纯收入超10万元。

  村里还有一座高标准老年公寓,65岁老人全部入住,老人集中供养,费用由村集体统一承担,并每月每人发放100元的老人补助。西王人退休后,除去享受国家退休金外,还享受着村集体的老人补贴,比社会上其他的退休人员多出了一份保障。西王老年公寓设立了卫生室,完善了各种医疗设施。同时,还配备了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各种健身器材和娱乐设施。组建了老年戏剧协会、老年模特队、老年舞蹈队等文艺团体,定期组织演出,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教、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有时候不是钱多钱少的事,关键是怎样把钱发下去,又让村民精神上有追求、更满足。”王勇说,他现在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优化管理村民的福利,而且也在做一些尝试,目标就是让村民得到福利同时,又提升了村民的精神追求。比如,他现在把每月发放的100元老人补助改为“精神文明奖励”,鼓励老人协调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为和谐家庭做出贡献;同时还设立奖金,鼓励村里老人门球队和市级老人门球队打比赛。

  曾跟着王勇创业的村里老人宁立江感慨西王村20多年的发展时说,西王发展得很辉煌,但过程坎坎坷坷,特别是1994年,企业上了一个新项目,当时市场和成本都有账,效益不错。结果后来受各方面制约,企业濒临破产。王勇书记下决心盘活企业,召集全村党员开会,挨家挨户去给群众做工作,统一了村民的思想。作为企业建厂元老,宁立江看到企业不断发展进步,感到很高兴。特别是看到央视“最美村官”的颁奖晚会时,他觉得王勇能拿到这个奖是实至名归。

  两次转折:

  乡亲们需要团结,但也需要和他们一起在教育中成长

  西王村村民口中有这样一种说法,没有西王集团就没有如今的西王村,没有王勇就没有如今的西王集团。所以,西王村的辉煌与王勇带领村民打造的西王集团密不可分。

  现在团结一心发展企业的西王村的村民,在创业中前期却有着要拆分掉西王村企业的想法。“这就是农民创业最大的变数。吃苦没得说,但面对利益时容易迷失方向、目光变短。”王勇在接受大众网采访时坦言,西王村、西王集团今日的成绩就是在不断地、反复地“团结村民、教育村民”的循环过程中取得的。

  改革开放前的西王村与全国其他普通农村一样,茅草房、泥巴路、苦井水,家家户户以种地为生,村集体除去杏花河岸边的一排杨树,再也没有其他收入来源。

  1986年,对西王村来说是一个转折点。西王村党支部进行换届选举,村里思维活跃、富有开拓精神的能人被选进党支部,王勇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王勇提出“西王要翻身,先要换脑筋”的发展思路,决心走出一条“以工促农、以企带村、共同致富”的路子,带领支部一班人“脚穿拖鞋,肩搭粗衣”走南闯北考察市场,曾创下6天跑9省1市的纪录。

  为了筹集资金,王勇二话没说,决定将自己经营多年的价值20万元的面粉厂无偿捐献给村集体。而其他班子成员也纷纷效仿,把准备给子女盖新房、结婚的钱拿出来为村集体办企业。就这样,七拼八凑筹集了40万元建起了西王油棉厂,1987年建成投产,当年实现利税23万元。紧跟着,西王历史上第一个农产品加工项目—年产3000吨的淀粉厂于1990年建成,当年投资,当年投产,当年见效,成为当时全省同行业经济效益最好的企业。

  但在王勇看来,西王史上最大的转折点却正是发生在这顺风顺水的年月。

  1994年,西王村以52万元将一项以玉米淀粉发酵制取甘油的新技术专利买回来,投资2400万元上了马。项目投产后年产量达1000吨,经济效益颇丰。但是,市场经济风云变幻,甘油厂好景不长,由于世界甘油市场价格暴跌,使企业跌入低谷。

  就在这时,村里的那些经不起打击的“保守派”提出要分掉资金,不再搞工业经济的想法。当时,有70多户村民联合签名要求分掉资金。

  “这让我哭笑不得。因为村里企业的资产很大一部分是属于银行的,要分也是银行先来分,哪能自己想分多少就分多少呢。”王勇说,为了给这部分村民讲清楚,他联合村干部多次召开支部会议,多次入户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终说服了村民再次投入到“二次创业”征程中。

  “我之所以说这是西王面临的最大转折,就是因为从那时我真正明白了,乡亲们需要团结,但也需要和他们一起在教育中成长。”王勇很有感慨地对大众网记者说,事情过去仅半年后,企业最终实现了由甘油到谷氨酸的产品转型,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的转变。

  三个答案:

  西王集团的根在西王村,“接班人”制度已经基本建立

  “西王集团的业务正在全国范围扩展,那么,随着企业结构调整和业务重心的转移,西王集团总部会不会离开西王村呢?”面对这个敏感的话题,王勇没有犹豫:“肯定不会,因为这里是我们的根。”

  大众网记者了解到,从目前的西王区位发展格局来看,西王正在走“立足邹平,辐射全国”的发展路线,充分利用西王置业在香港上市的平台,设立了西王青岛置业公司、西王青岛国贸公司。同时,还在北京建立了品牌运营中心,将品牌推广中心转移到全国的中心城市。不仅如此,西王集团的业务已经延伸至金融、国际贸易、地产等多个领域,是否还能继续以生产型企业为主导,是外界非常关注的话题。

  王勇的回答似乎让这个话题变得不再有疑问。他说,即使将来金融、地产或外贸的产值比重超过目前西王的主导产业玉米深加工,西王集团的“根”也是不会动的,总部更不会离开西王。因为在王勇看来,目前西王集团的延伸业务都是为集团的主导业务服务的,没有了主导业务、没有了西王的根,也就没有了西王集团。

  “那您觉得西王模式的辉煌会一直延续下去吗?”对于第二个敏感问题,王勇深吸了一口气说,的确,通过全国范围内考察发现,很多辉煌无限的经济发达村现在已经失去当初的风采。对于西王模式下的西王村和西王集团能否长久,关键是能否保持延续领导人的魄力和能力,能否建立持久有效的制度。

  “那您的接班人制度建立起来了吗?”王勇对大众网记者的第三个问题这样回答:“毫不避讳地说,领导人尤其是‘一把手’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我早已开始建立接班人制度,而且已经基本建立起来。”据了解,王勇建立的四代领导人团队更替格局已经形成,每一代都有自身的特点,都在蓄积着力量、培养着能力。

  截至目前,西王集团经历了4任总经理,其中3任为外聘人员。目前,吸纳了80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100多名硕士、博士,外聘了300多名高级管理、技术、营销人才,企业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300多人。目前已有15名大学生分别被公派到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美国求学,其中3名已经学成回国,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专业管理人才。2012年,他把公司在清华大学总裁班培养的7名年轻干部推到了分公司总经理的位置上,西王集团经理班子实现了新老更替和顺利交接,人才梯队建设扎实有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