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甘肃明代古城遭毁严重 村民吁官方动真格保护
时间:2013-10-27 13:55: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冯志军,信江 

    中新网兰州10月27日电 (记者 冯志军 信江)近几十年来,一座位于甘肃境内腾格里沙漠边缘的著名明代古城受周边自然环境急剧恶化和频繁的人为破坏,以及缺少官方“实质性”保护等影响,目前正面临着“人去城空”、“狼藉满地”的荒芜。

  永泰古城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是为防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而修建,城墙上有12座炮台、4座城楼,城下有瓮城和护城河,城南北两侧建有的绵延数十里的烽火台,堪称中国古代军事要塞教科书式的典范之作,因城堡形似金龟,故名永泰龟城。

  繁华古城变“孤城”:狼藉满地 难觅人迹

  中新网记者日前探访了这座位于甘肃景泰县境内超过400年历史的明清时期边防屯兵城,由当时驻守于此的将士后代形成的这个村落已不见当年的气势恢宏和繁华景象。城外一望无际的荒滩上,除了几个孤零零耸立着残破不堪的烽火台外,很难看到有存活的植被,也鲜有出入城内的身影。

  这座于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城残破的城门正上方雕刻着“胡杨镇”三个大字,印证了这里数百年来的光辉岁月,但还是难以遮掩如今随处可见遭到破坏的斑驳残垣。城门两侧约10米高的夯土城墙顶端布满大小不一的豁口和洞穴,稀疏的枯草隐约露出了头。

  进入古城内,“遍体鳞伤”的古城墙上下随处可见被挖掘的洞穴和遭踩踏的痕迹,牲畜粪便和生活垃圾遍地可见。村道里难觅人迹,低矮的土坯房和零星分布着的枯树尽显贫瘠,远处偶有几声狗吠传来,不时扬起的风沙吹得人睁不开眼。

  村民忆古城昔日繁华衰落始末

  “永泰古城遭破坏,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至九十年代初期,这里先后一次建新房和两次移民搬迁关系密切。”土生土长于这里的张耀宾今年已经67岁,他亲眼目睹了永泰古城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

  张耀宾告诉记者,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当地盖新式房子的时候从古城墙周边挖土、拆转,严重破坏了古城墙的原貌。随后两次向外移民搬迁几乎将城内原有明清古建筑损毁殆尽。“当时缺乏建房的材料,村里很多人将自家的老屋拆除取料。”他说,能用于建房的木材砖石全部被运走,带不走的古物也遭破坏。

  在张耀宾的记忆里,当地迅速恶化的生态环境是村里人争相离开这里的主因。“生态恶化导致水资源日益匮乏,遭遇干旱就没有饭吃,不搬走无法解决温饱。”他说,当时村里的200多户人家采取自愿报名和抓阄等方式相继从这里“逃离”,如今只剩下70多户人家。

  “事实上如今留下的很多人也想离开这里,但外迁土地和户籍问题不好解决,只能等待时机。”张耀宾向记者透露,他印象中的永泰古城与如今的“落魄”有着截然相反的繁盛。

  张耀宾说,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古城里200多户人家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明式、清式的四合院建筑,城周围的树绿树成荫,几百年的大树从院子一直伸到远处的山脚下。

  “小时候站在自家院子里,高过永泰城的百年老树的繁枝会遮住视线,看不见城楼。最粗的树需要6个小孩才能合抱住。”回忆起童年往事的张耀宾快乐的像个孩子一样。他说,那时候这里生态很好,城内路面平整,城外土质细软,天暖的时候,他们都是光着脚丫追逐玩耍,根本不用担心路上会有砂石伤脚。

  多年来,永泰古城的衰落一直是张耀宾刻骨难忘的记忆。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这里与中国各地一样兴起大炼钢铁、新修水库等,这需要大量的木材铁器,于是一场历时数年的大规模砍伐树木就此开始。除了砍树,永泰城中一些诸如庙宇、阁楼等明清时期标志性的古建筑也被拆除。

  “逃离”老翁回乡微缩“复原”古城遗风

  二十多年前,与其他匆匆逃离于此的村民一样,张耀宾一家也拆掉家里古屋后搬迁至距此约20公里的景泰县城居住。四年前,退休在家的张耀宾决定返乡,并用近四万元在其家当年老屋遗址上建了两间板房,开始进行微缩“复原”永泰古城明清时期的历史英姿。

  这是一个在约10平米三合板搭起的展台上出现的“永泰古城”,制作精细的城楼、庙宇、四合院落、烽火台等气势恢宏的“建筑”讲述着这里曾经的繁盛。“这是出于对这里魂牵梦绕的儿时美好记忆。”被张耀宾视为永泰古城“新生”的“微缩古城”原计划将在今年底“竣工”,但因“没钱购材料”而在半年前被迫停工。

  “三年来,省市相关领导曾在多次观摩过后表示要在经济上对此大力支持,但我目前只收到过2000元资金支持。”张耀宾告诉记者,“微缩古城”主体“建筑”目前都已“竣工”,接下来需要对“城内”的街景“精雕细琢”,这需要购买较贵的材料进行装饰。

  “虽然多次前来此考察的省市领导对‘微缩古城’很重视,但对于不易出政绩的文物保护工作,这提不起地方领导的兴趣。”张耀宾说,这不仅体现在对“微缩古城”的“态度”上,也表现在已经满目疮痍的永泰古城如今频繁遭破坏,却未得到有效管制。

  古城遭毁严重 缺乏官方“实质性”保护

  记者走访中看到,一些古城墙下方被挖开的洞穴成为生活垃圾的存储场所;一些电影摄制组为取景搭建并遗留下来的“各式建筑”内外,满地丢弃着烟头、饮料瓶和方便面包装等生活垃圾;一些搬离此处的村民遗留下来的宅子周边成为了“公厕”和垃圾堆放地。

  记者从当地几位村民口中得知,随着永泰古城近年名气渐躁,来此取景的影视摄制组越来越多,“他们一般会拿着上级的‘文件’随意上下城墙取景,有的甚至会在古城墙周边使用雷管、炸药包等物品”,虽然村民们几次试图前去制止,但在听说“上面有指示”后只好作罢。

  “拍电影的在城墙上取景,这些年对古迹践踏破坏比较严重,他们说上面有指示和文件,我没有见过,但也不好说。”被景泰县官方任命为永泰古城文物保护员的白复荣近日正卧病在床,58岁的他看上去有着和中国西部普通农民一样的憨厚老成。

  事实上,白复荣从1984年即被当地政府任命为永泰古城的文保员,工作内容是“负责对古城遗址的日常看护”,但直至2005年,政府才开始给他每年600元的“保护津贴”,现在涨至每年千余元的“酬劳”。

  在白复荣看来,当地政府对永泰古城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怎么样高”,虽然县文化馆和县广电局的领导经常陪着上面的领导来此视察,但感觉“雷声大、雨点小”,就是不见保护成果。

  白复荣认为,虽然当地政府目前未对永泰古城采取“实质性”的保护措施,但能看出官方对古城重视程度近年来在日益增强,这还体现在其目前领取“保护津贴”数额的变化。

  村民呼吁官方“动真格”保护和有序开发古城

  白复荣希望政府尽早“动真格”来保护永泰古城。“你像乱上城的,在城墙上来下去乱跑的,这样的践踏会对城墙墙体破坏加重。”他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墙的破坏就会加快速度,比如风吹、雨淋、鸟兽等毁坏,加之游客增多带来的潜在威胁,但目前没有具体的政策和保护措施。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当地村民愿意看到永泰古城将来能成为一个旅游景点或者影视基地,以改善他们“靠天吃饭”的贫困现状,但前提是官方能统筹规划,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因为他们不希望看到先辈数百年世代居住过的“名城”在自己手里日渐“枯萎”。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