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不足2%的传统村落还能否保得住
时间:2013-10-19 20:12:09  来源:东方网   作者:钱夙伟 

  在17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司长赵晖表示,我国已完成了历史上首次全国性传统村落摸底调查,中国传统村落仅占我国行政村的1.9%、自然村落的0.5%。拟用3—5年时间,建立中国传统村落档案,制定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中长期纲要,建立濒危警示制度。(10月18日人民网)

  其实,更严重的问题还在于,这不足2%的传统村落还能不能保得住。根据民政部的统计数字,2002年至2012年,我国自然村由360万个锐减至270万个,10年间减少了90万个自然村,其中包含大量传统村落。据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的说法,中国现在每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速度之快令人咂舌。

  也因此,冯骥才今年6月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行的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上呼吁,“中国传统村落正在拨打120,当我们正在开会的时候,或许就有村落在消失。”他认为,中国传统村落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活生生的重要的地域文明的载体,传统村落的瓦解使保护工作迫在眉睫,要让历史财富发光,建立保护的范例。

  这让我想起,不久前到曾经插队的村子吃喜酒。却不料到了那里才知道,村庄已被拆得面目全非,村民基本上都已经搬到新建的一个小区里,住的是五层公寓,物业化管理,和城里人没什么两样。

  如此的大拆大建,已是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于是,随着许多纯朴原始的原生态景观乃至原有风貌不复存在,所谓新农村之“新”,其实也不过是许多城市人想要“逃”出去的水泥丛林。乡村因此千篇一律,到处都是一样的商业化、城市化氛围和新人造景观,既失去了个性,也失去了乡村的独有魅力。

  如冯骥才所说,“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而现在农村的“城市化”,正在重蹈许多城市建设中不重视保护的覆辙,随着新楼一片片崛起,承载历史的记忆也同时被抹去,使乡村传统文化的根脉面临从此全部切断的危险。

  显然,城市化不是简单的把村庄一律拆除,建成一个个住宅小区。虽然这些小区还冠与某某自然村的名称,但如此的“千村一面”,已经根本没有“村”的影子。而这样的城市化生活,也未必是村民所愿,于他们,不仅长期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因此改变,许多的风俗人情难以保留,千百年来的乡村自然肌理不再,于生态环境,也难说不产生负面的甚至破坏性的影响,这样的“新农村”,连是否“宜居”都很难说。

  也因此,保护传统村落,绝不能止于建立濒危警示制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铁梁认为,要听到文化持有人的声音,不能服从于商业的话语霸权。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说,保护传统村落的方向是保护历史文化价值,不能唯发展经济。显然,如果依然“唯发展经济”,所谓“濒危警示制度”,或徒具形式意义。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