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香清爽的面线糊、美味可口的肉粽、味道独特的鱼卷....。.昔日泉州城飘香的小吃摊,如今焕然一新,以品牌的形象打造起了东亚文化之都舌尖上的“古早味”。
走在泉州红砖绿瓦间,寻回“古早味”,很容易发现,这些“老字号”的味道一洗以往的摊位形象,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特色的门店,大多的门店装饰都遵循复古原则,坐落在古城区东街的蓝氏钟楼肉粽的总经理蓝雄辉告诉记者,肉粽是闽南人喜爱的传统小吃,是闽南文化的一大特色,这样古香古色的装饰不是刻意去复制的,是将肉粽小吃与闽南特色文化元素相结合的产物。
“我们力求在品尝‘古早味’肉粽的同时,能带动大家对闽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并将小吃融入文化,打造小吃的文化品牌。”蓝雄辉如是说。
沿着古城区一路走去,这样的品牌形象比比皆是,“在保护传统小吃文化之余,我们更注重的是传承和创新,品牌打造刻不容缓。”泉州风味小吃同业公会会长、水门国仔面线糊掌门人谢锡国说道。
从水门国仔面线糊的系统餐饮管理到蓝氏钟楼肉粽的品牌策划,再到秉正堂和瑞芳鱼卷的拓展之路等,都向大众讲述着闽南“古早味”的今非昔比,让人在品尝味道时,忆往昔,传文化。
据了解,泉州“古早味”品种繁多,大多从祖辈中代代相传,如今依旧保持着手工制作,可见其传统小吃文化底蕴深厚,单单一碗看似简单的面线糊就需要十多道工序,其中不免还有独特的熬制方法、独门的勾芡手段、火候的掌控力度等传承技艺的运用。
现全国已经拥有60多家分店的瑞芳鱼卷的总经理钱瑞芳介绍道,品牌要依托在文化的基础上,“古早味”小吃的历史是不能被抹灭的,也不能被复制的,我们在打造品牌时,更多的是要去注重文化本身价值的传承。
如今,泉州“古早味”小吃更是携手发展。据悉,为打造小吃品牌文化,提升管理水平,力求抱团发展,2012年11月成立的泉州风味小吃同业公会便攒动着“古早味”小吃同仁的力量,开启了品牌文化的打造和传承之路。
“成立小吃公会的目的,在于保护和促进泉州小吃事业的发展,发挥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维护商家的合法权益。”会长谢锡国接受采访时说道,目前公会已经有60多个会员单位,“我们在挖掘和整理传统小吃的制作技艺时,会互相交流,并去各地考察和研究小吃美食的风味特色,来提升我们自身的品牌文化内涵。”
“公会经常组织技术培训和学术讨论,提高会员和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谢锡国说道,“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们寻求共同的发展之路。”
“通过公会这个平台,我们力求做到同行业间的抱团发展,对于泉州传统小吃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些‘古早味’也牵动着侨胞们的思乡之情,是密切海内外侨胞情的有力纽带。”泉州市新海路闽南文化保护中心主任龚勤勤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