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一场酝酿已久的以“街道职能调整、社区功能强化”为实际内容的社区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在有着“诗城”美誉的安徽马鞍山正式拉开了帷幕。
社区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在各地并不鲜见。马鞍山市虽起步不算最早,但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以“居民对社区的服务更满意,社区工作者对社区工作的热情更高涨”为终极目标,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中,成功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独具特色的路子。
说起社区管理体制综合改革的初衷,履新不久的马鞍山市委书记张晓麟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区建设是社会管理最基层、最基础的工作,要积极探索社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社会管理扁平化,进一步夯实基层工作,配强基层力量,做到权力下放,财力下沉,人员下派,重心下移,不断推进社区管理模式的创新。”
改革模式——
四种模式稳步推进,不搞“一刀切”
社区管理体制综合改革不是一个新话题,全国各地都在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但是“马鞍山怎么改”,是摆在马鞍山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面前的一个新问题。
“社区管理体制综合改革要坚持两条原则:一是从实际出发,避免走回头路,坚定不移向前推进;二是坚持社区居委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性质不变,不能行政、自治不分。”马鞍山市委市政府给这次改革定下了基调。
马鞍山市委副秘书长、市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办公室主任何俊向记者举例说道,花山区有8个街道,如果把街道撤掉,区里将直管45个社区,“假如一个社区一天报一件事情到区里,区委、区政府就要处理45个问题,管理幅度一旦过宽,就难免会顾不过来。经过深思熟虑,根据县区、开发园区的不同特质,我市决定采取四种模式予以稳步推进。”
其一,新成立的区,不再另设街道,实行区直接管理与服务社区的体制。博望区就是一个例子,通过成立区社区工作委员会,负责统筹推进全区社区建设工作,区社区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与区民政局合署办公,具体对社区开展服务和管理。
其二,老城区的街道,予以保留,但对街道职能进行调整,把原由街道承担的行业管理、行政执法和经济发展工作上收至区职能部门;科学设置街道机构,成立“一办(党政办)三中心(党群工作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社会管理中心)”。同时,强化社区功能,让社区有更多资源和精力服务居民。
其三,开发园区实行“区镇合一”体制,开发园区管委会和所托管的镇在职能、机构和人员上进行整合,园区和托管镇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工作,由园区党工委、管委会统一领导,实行开发建设“一盘棋”、财政资金“一支笔”,规划建设、收支安排、人员调整、考核管理“四个统一”,管委会社会工作部具体负责社会事务。
第四,对于含山、和县、当涂“三县”,将城关镇的经济及建设职能逐步收归县里,城关镇主要负责社会管理和为居民服务。在城关镇所辖社区同步推进社区设施精品化、服务网格化、管理标准化、支撑信息化“四化”建设。
改革要点——
关键是职能转移,核心是人员调整
“实施社区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就是解决职能、权力和力量在区、街道、社区这三个层级中怎样调整、怎么划分的问题。”马鞍山市委常委会议经研究讨论后明确,“改革的关键是职能的转移,街道首先要把职能转移掉,该给区的转移到区里、该给社区的转移到社区,职能调整要先行。”
此次改革,马鞍山市着眼推行社区扁平化管理,以转移街道职能、精简街道人员为切入点,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基层社会建设,激发社区发展活力,实现“让群众对社区的服务更满意、让居干对工作的热情更高涨”的目标。
根据方案,花山区和雨山区开展转移街道职能、再造业务流程和推进减负增效三项工作,实现了职能转移。对街道原有63项职能进行调整,将37项职能收归区职能部门,街道保留26项职能,职能转移率为59%。梳理出有关街道和社区的工作流程116条,对其中56条进行了再造,对60条进行了规范。清理出街道和社区考核评比项目21项,花山区对街道和社区考核评比项目除“一票否决”制予以保留,其他确需保留的项目纳入年终区委、区政府综合考核,部门不再单独考核街道和社区;雨山区拟定了社区考核办法,对原有考核项目进行了清理归并。
“我们感觉到,改革之后,街道的职责更加明晰,社区服务居民的精力更加充沛”,雨山区安民街道党工委书记夏海平告诉记者,街道职能调整后,他们街道原来承担的行业管理、行政执法和经济发展工作都被上收至区职能部门,同时强化了社区功能,让社区有更多精力服务居民。
人员的调整历来是改革的难点,为了确保在改革的过程中解决好人的问题,马鞍山坚持“个人自愿、工作需要、组织决定”,做到公开、公正、透明,把道理向大家讲清楚,承诺“人员不管调整到哪里,待遇就高不就低,不能让涉及的相关人员在利益上受到影响”,有效保障了改革的顺利推进。
据统计,花山区和雨山区街道合计在岗人员数由改革前的411人减少至244人,除按规定退休、解聘和清退的人员,其余流转人员全部到岗,街道人员分流率为40.6%。目前,花山区7个街道的总人口数为326805人,平均每个街道总人口46686人、在岗街道工作人员24人、管理社区6个,平均每个社区有专职工作人员19人;雨山区4个街道的总人口数为154664人,平均每个街道总人口38666人、在岗街道工作人员约19人、管理社区6个,平均每个社区有专职工作人员19人。
“为了让社区工作者对工作的热情更高涨,在改革过程中,我们提高了他们的待遇,让他们在服务居民过程中无后顾之忧”,据何俊介绍,花山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人均收入每月增加388元,被评为社区工作者“双十佳”的人员享受为期一年的每月300元津贴;雨山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人均收入增加4000元/年,社区一般工作人员、副职、正职、书记主任“一肩挑”以及挂任街道党工委委员的社区正职年收入分别达32979元、35499元、39219元、40419元、52419元。
终极目标——
更好服务居民,让居民更满意
“就在前不久,我去社区办失业证,材料是上午送去的,傍晚的时候,社区就把证件送到了我家里。”说起现如今社区的服务,家住雨山区雨山街道山南社区的王强直夸好,他说,现在社区的工作不仅比以前的效率提高了,服务态度、服务意识也更加好了,这种改变让他和周围的人很满意。
王强所在的山南社区居委会主任方梅霞告诉记者,过去社区居民办理失业证,他们先要到社区、再到街道、然后去区里,现在他们只要把材料送到社区,社区就能直接到区里帮他们办理,省掉了街道这个程序,效率提高了许多,“还有像生育证、老年证、残疾证,等等,都跟失业证的办理是一样的。”
“改革还原了社区的本质,突出了为民服务的职能,减少了行政职能的色彩,减少了事务办理的中间环节,使得很多职能行使起来更加顺畅,充分调动了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花山区民政局局长高旭东说。
马鞍山市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办公室综合协调科科长张永星告诉记者,在社区管理体制综合改革中,马鞍山市设定了一个终极目标,那就是让社区能够更好地服务居民,从而让居民对社区的服务更加满意。
“改革之前,我们的工作非常杂乱,现在每个人的职能划分地都非常清楚,每个人也都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为社区居民服务,像我,现在就是负责社区的‘为老服务’,内容固定,工作单纯。”花山区杨家山社区工作人员甘伶伶告诉记者,社区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后,每天她都要到自己的辖区走门串户,了解居民的需求与困难,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可以说,社区居民想到的,我们会想到;他们想不到的,我们也会帮他们想到。”
据张永星介绍,原先,马鞍山市各社区的工作职责达100多项,各级各部门还在根据履职需要不断把新的工作下派到社区,社区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对社区职责进行了大幅的缩减,目前只有73项,且明确规定不得随意下派新任务。记者在杨家山社区的宣传栏中看到了《社区基本服务指导目录》,上面清晰公示着社区职责的6大类73条,包括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服务、救助服务、为老服务、教科文体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安全服务等。
社区工作者倾情服务居民,居民被打动后,也主动参与到社区管理与建设中。高福银是西湖花园的居民,今年已经70多岁了。自从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之后,社区主任毛海英便包下了包括高福银在内的290户住户的大小事务。考虑到高福银独自一人居住,而且年事已高,毛海英就时常上门探望,与他聊聊天,询问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事情。长此以往,高福银被这位社区主任的热情与关心感动了,他不仅把毛海英看成了朋友,更是看成了亲人。因为深受感动,高福银决定也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他主动要求加入社区的红袖标志愿者服务队,平常社区里有什么活动或工作,他总是冲在最前头,左邻右舍有什么问题,他也总是乐于伸手帮一把。“社区工作人员真的很负责任,很热心,工作做得很好,所以我帮他们一把也是应该的。”
改革回眸——
社区实惠最多,街道变化最大,部门感受最深
自今年3月份正式启动以来,马鞍山市社区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已经历时6个月。此次改革,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发现了哪些问题、应该怎么去解决呢?
对此,何俊表示,经过半年的努力,目前改革成效已经凸显,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包括职能转移基本实现、分流人员流转到岗、社区功能得到优化、社区保障更加健全、社区待遇明显提高、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达到甚至超过了预期的效果。
“这其中,实惠最多的是社区,变化最大的是街道,感受最深的是部门。”何俊说,通过改革,区直部门的工作任务增加了、管理幅度扩大了,倒逼他们更新思想理念,强化责任意识,积极探索社区工作规律,掌握社区工作方法,所以他们的感触最深;而对于街道而言,他们的职能配置由“小而全”向以社会建设和管理为主转变、人员配置由“多而杂”向统一进口、规范管理转变、工作方式由“坐机关”向直面基层、综合协调转变,所以说街道的变化最大;而社区,其组织功能由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考核模式由供应侧导向向需求侧导向转变、保障水平由运动式增长向制度化增长转变,可以说“实惠最多”。
他同时表示,改革有利有弊,从目前来看,适应起来还需要一个过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街道负责人印证了这一说法,“像老年教育工作,已经从街道划给了区关工委,但实际上这项工作还是街道在抓。原因是区直部门并没增加人手,他们忙不过来;再者,他们还没有完全做好接收这一工作的思想准备,所以在衔接上出现了问题。”
“改革是开放的、行进的过程,我市实行的社区管理体制综合改革是社区管理体制发展进程中的一个落脚点,更是一个起跑点。”何俊表示,下一步,马鞍山市将继续创新服务管理方式,深化基层减负增效,并适时开展“回头看”,总结经验,弥补不足,确保“居民对社区的服务更满意,社区工作者对社区工作的热情更高涨”的改革目标顺利、如期实现,推动社区管理体制综合改革获得成功,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