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是农村户口,后来,政府要求我们村里的人全部转为城市户口。”江海区外海街道的伍先生说,2009年,他与农村户口的妻子结婚。婚后,伍先生让妻子做户主,他把户口迁过去,这样,他的户口性质跟着就转为农村户籍。如今,左手抱儿子、右手抱女儿,伍先生非常开心,他说,这是自己“非转农”成功带来的“福利”。
记者昨天了解到,自2010年至今,我市“农转非”的人数较“非转农”低得多,城市户籍人口将户口换成农村户籍的“逆城市化”现象,在我市各地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去年近7000人“非转农”
记者昨天自市公安局了解到,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1月1日至9月24日,这四个时间段,我市“农转非”的人数分别为2074人、2074人、2492人、1022人,而“非转农”的人数则分别为9310人、8911人、6946人、3356人。两组数据相对比,“非转农”远超“农转非”。
同时,记者注意到,2013年即将进入第四季度,而“非转农”的人数到了9月24日仅为3356人,尚不到2012年全年人数的一半。对此,市公安局户政支队的容警官告诉记者,数据猛然下降,并非想要“非转农”的市民越来越少,主要是因为自今年5月1日起,我市开始实行《关于市区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其中对于“非转农”的规定相较以往更为严格。《意见》明确表明,严格控制回迁农村“非转农”的数量。
农村户籍优势吸引城里人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转非”一度非常火热,现在,在江门市区有不少“空挂户”,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当时,基于城市户籍的优势,人们纷纷将原本在农村的户口迁入城市。
那么,现在,普通市民对“非转农”的看法如何呢?记者在自己认识的江门本地人中随意寻找,找到了不少“非转农”的人士。
赵方明(应其本人要求,采用化名)今年35岁,他将自己的户口从江门市区迁回鹤山农村老家。“读大学的时候,我的户口迁到了大学所在地。毕业后,到江门市区某公司工作,户口也随之迁到了公司所在地,当时是集体户口。后来,我了解到,无论我的户口是否在公司所在地,都不影响公司为我购买社保等,2004年,我就把户口迁回了鹤山老家。我家是农村的,户口在老家,不仅有分红,婚后还可以合法生育两个子女。”赵方明说。前几年,他与相恋几年的女友结婚,婚后,把妻子的户口也从江门市区迁到了鹤山农村老家,“其实,那些分红,也不是我们两夫妻拿。每年的分红都给了住在农村的父母,逢年过节,分红就成了父母的‘过节费’。”现在,尽管两夫妻在江门市区有房子,但这套房子没有一个城市户口。不过,赵方明提到,“退休后,我们可能会把户口再迁到城里,因为要领养老金。”
而城里人也羡慕农村户口的种种优势。女网友“消失的海浪”是鹤山市沙坪街道人,为城市户口,刚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看到有地的农民有“分红”,生孩子也可生两个,母亲对至今还没有男朋友的“消失的海浪”提出要求,找男朋友一定要找农村户口的,弄得她哭笑不得。不过,她承认,尽管母亲提的要求现实了点,但也是为了让自己的未来更好一点,农村户口确实比城市户口更有优势。
办理“非转农”
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申请理由必须是夫妻投靠、未婚子女投靠父母、父母投靠成年子女、购(建)房入户;已享受城市居民社保待遇的退休人员不得办理“非转农” 等。
●申请人必须在农村居住和生活(村委会证明、派出所证明),并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具有耕地或承包耕地、山林地、鱼塘、渔船等合同证明)。
●取得入户地当地政府及村委会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