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多种途径探索首都文化消费
时间:2013-09-30 22:40:15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佘颖 

  由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等单位举办的首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正在首都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活动以“消费文化·品味生活”为主题,旨在培养文化消费理念,引领文化消费意愿,激励文化消费行为,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更难得的是,惠民文化消费季采用数据跟踪、样本调查等方式,了解老百姓对于文化消费的真正需求,从而培养起一种良性的消费习惯,进一步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这是深化文化消费市场与消费者互动的有益实践。

  北京拥有丰富的文化市场资源、较为健全的文化市场体系、庞大而颇具潜力的文化消费群体。但是,北京文化消费的潜力目前还没有完全释放。

  如何激活北京巨大的文化消费潜力,让文化消费常态化并具有可持续性?不妨从以下途径入手:

  一,打造一批特色文化消费综合体。应坚持集成创新,建立常态化的文化消费营销体系,加大财政投入,统筹剧场、影院、书店、音乐厅等公共文化资源,统筹全市的规划布局,建立两小时文化消费圈,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均衡化发展,推动文化消费的持续增长,同时探索建立驻场型、长期型的专业化的演出展示中心,打造消费窗口。

  二,扩大文化消费重在协调供求关系。我国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人民群众追求更高层次的文化需求。然而,不是商家简单地打折售票,消费者就会掏钱来看演出的,作为文化产品的生产者,要做到产销对路,最重要的是必须明确自己的消费群体。

  三,各级政府应在推动文化消费中找准定位。文化消费应该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在文化消费领域,我国有后发赶超优势,可以敏锐地把握到世界文化产业、文化经济、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趋势,看到弯道超车的重大机遇。在过去的10多年里,在党和中央政府的战略决策,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然而有些地方也存在匆忙上马文化工程,忽视市场的情况。这种行为使得文化产业发展链条的根本一环——文化市场消费出现缺失。文化产业有其自身的产业链,即文化创意-内容生产-渠道传播-贸易营销-消费体验。如果没有人消费,此前各个环节的努力都没有意义。只有在市场化前提下,让消费者掏出真金白银,才能使文化产品真正成为商品,进入文化市场的循环之中,才能激发创意,促进产业发展。

  四,提供多层次、差异化的文化消费产品。目前,我国的文化消费逐渐层次化,文化消费有高端的、精英型的,有大众的、普及型的,农民工群体也有自己的文化消费,差异化越来越明显。面对多层次、差异化的需求,文化产品也应该有相应的调整,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

  五,出台鼓励文化消费的政策,保障和激励文化消费。为避免文化消费供需脱节,应坚持扶优质、扶特色、扶原创,以满足市场需求,扩大文化消费;积极地研究出台符合北京实际的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消费的突进条例,利用法律手段为扩大文化消费保驾护航。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