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常是这样:倘不量化,只是一个模糊概念;一旦量化,便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第一代农民工现状”乃是一个典型的事例。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我国共有农民工两亿六千二百六十一万,其中50岁以上的第一代农民工占15.1%,计三千九百六十五万。这可是一个颇为庞大的群体呵!
改革开放伊始,就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活力,人口流动频繁。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年还是年轻小伙子的农民,纷纷涌向他们一度“可望不可即”的大城市;而大城市的快速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也亟需这么一批生力军,尤其是一些简单、繁重的体力活,如市政改造的基础性工作,还真的少不了这批农民工哩!说句良心话:第一代农民工为我国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流过汗,出过力,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面对三千九百余万的第一代农民工这个群体,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政府真该替他们想一想——
一想,还能继续让他们选择重体力劳动么?说实在,第一代农民工大多低学历甚或无学历,他们进城打工,为生存计,也只能从事那些几无技术含量的简单劳动,而简单劳动往往又是重体力劳动。当年年富力强,能扛得住,如今他们年事渐高,体力衰退,再整天扛水泥搬钢筋,乃力不从心矣!但是,从现实情况看,第一代农民工工资不高,必要的生活开销不小,除租房、吃穿、养家糊口,20多年甚至更长的打工生涯,并没有给他们留下太多的积余。于是乎,他们像机器人一样,还得任劳任怨地在低价位的重体力劳动岗位上流汗、拼命,不是他们不想选择,而是他们别无选择!城镇职工到五十岁以上年龄,大都退至二线,再过几年也就退休、回家含饴弄孙了。可第一代农民工呢,处境竟如此窘迫。
二想,如何妥善解决第一代农民工的养老和医疗问题?造成第一代农民工以年迈的身躯继续苦撑的另一个原因是,我国目前尚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想当年,他们离乡背井外出打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八”字还刚撇出一笔,之后,这方面的工作渐趋成熟,但是,不同省份之间社保项目无法顺畅衔接,他们在这方面极少受惠。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到2012年,外出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只有14.3%,参加医疗保险的只有16.9%,倘以第一代农民工计,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比例将更低。虽然有关部门已采取一定的措施,正在对他们的社会保障机制逐步加以完善,但步子似应快些,快些,再快些,因为,高龄农民工的数量在逐年提升,据悉,在过去五年中平均每年增加近280万人。步子慢了,似会积重难返呵!
三想,如何对第一代农民工问题作延伸性的考量?按正常的代阶分析,第一代农民工的下一代目前正处于上学、求职阶段。教育歧视、就业歧视,仍是一个相当突出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包括全国“两会”在内的社会呼吁甚烈:加快户籍改革以消除对农民工的身份歧视。同样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目前,40岁以下的农民工的比例已由5年前的七成下降到现在的59.4%,且有继续下降的趋势。第一代农民工早晚要“下课”,那么。这些岗位将由谁来替代?如何解决又一轮的“用工荒”?未雨绸缪,统筹兼顾,至少从现今起,就得多多培养一批灰领。
看来,如何面对第一代农民工问题,社会该思考,该解决,该摆上政府的议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