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是文化大省,也是文化强省。这个“强”与“大”,不仅仅在于山东有“一山(泰山)一水(黄河)一圣人(孔子)”的文化积淀,也不仅仅在于山东有曲阜、济南、聊城等千年老城,有青岛、威海、东营的沿海风光,有胜利油田、鲁中矿区、胶东制造的工业文化……山东文化的“强”与“大”,更在于各级财政资金向大众文化倾斜、城乡居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幸福与实惠。
近年来,随着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各级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随着公共文化体系的不断健全完善,随着各项文化惠民工程的加快实施,山东各地城乡文化都有了长足发展。从影剧院、少年宫、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文化街、文化广场、文化长廊、文化市场、文化活动中心等大型文化设施,到农村文化大院、小康书屋、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文化便民场所,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有关部门做了大量深入扎实的工作,城乡群众真正参与其间,学到了文化、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身体、分享了娱乐、陶冶了情操,真正享受到了全国、全省改革发展包括文化发展的巨大成果。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立足自身实际,加快推进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是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有了更大保障,恩格尔系数在明显降低,居民消费的主体开始向文化、教育、休闲、健康等方面转移。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正常轨迹,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而各级财政能把更多的资金用于城乡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配套,也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圆中国梦的导向与追求。
与此同时,山东文化产业也实现了迅猛发展,报业、广播、电视、网络、会展、软件、动漫、设计、文化旅游、文娱器械、体育设施等都在争创名优品牌。鲁书、鲁报、鲁剧等事业、产业合二为一的文化产品,正在冲出山东,走向全国,提升了山东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为山东人民增强了信心,提振了士气。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常年处于闲置、温冷状态的文化资源逐渐被盘活,释放出巨大的文化能量;一些长期依靠政府投入维持生计的文化艺术团体已经开始正步走向市场,扭亏为盈,创收增效。山东文化形势令人振奋,山东的文化发展前景广阔。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一方区域的文化环境所显现的,是文化从业人员的良知,是整个社会的良心。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的血管里最该充盈和流淌着道德的血液。近年来,山东各地始终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始终让文化机构、文化活动、文化产品传递正能量。在加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在下大力气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确保文化安全。不断提高文化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着力整治图书音像、整治网络环境和网吧市场、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倡议和推动文明上网,让文化与阳光同行、与正义同在、与健康相伴。
山东文化,深沉厚重,博大精深;山东文化,前途似锦,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