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散、体量小、环境和公共服务差,是过去小城镇发展中的“通病”,对农民欠缺吸引力。新市镇“新”在哪?南京市规划局城乡统筹处处长王耀南认为,一是“大小适中”,南京每个新市镇规划了3-5平方公里面积、3-5万人口,这样利于聚集人气、配套服务。二是布局紧凑,“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大城市面向居民的基本服务,如学校、医院、超市、市民服务中心、文体活动场所等,小镇都有,结合广场、水库、河道等公共空间,尽可能集纳布局,居民生活、休闲、办事很方便,很方便交流。“一个镇上的居民,乡里乡亲的,这样低头不见抬头见,容易形成温馨的熟人社会,农民进了镇后也不会有疏离感。”
“小镇的特点就在一个‘小’字上,以精致、小巧取胜,营造的是‘慢生活’而不是‘都市生活’,构建的是特色空间而不是‘地标空间’。”南京市规划局巡视员张际宁认为,新市镇规划要避免复制大广场、大街区、大马路,楼房不能高,三五层即可,马路不宜宽,主干道不能超过城里的支路。设计师们要从方便居民、细致生活入手,设计出丰富的“微空间”、“小元素”,如开放而功能多元的小广场,以及小镇标志、街头小筑、街道风情、门窗屋顶,向来访者散发出新市镇特有的风情气质。
设计作品展示中,江宁横溪街道“空中连廊、玻璃幕墙效果图”、溧水白马镇“十几层高的办公楼、安置房”受到大家尖锐批评——“横溪到处山山水水,与玻璃幕墙很不搭调。”“白马土地这么紧张,安置房要盖小高层?农民可不爱爬楼!”
“新市镇建设还要讲好‘小城故事’,让回家人找到回忆、让来访者留下记忆。”王耀南提醒规划师们,一棵老树、几片老宅,都是老镇留给游子的记忆,规划是要挖掘、激活这些元素,而不是抹平历史,“不要轻易把大树砍掉、弯路拉直,把房屋都拆掉,而要发扬历史传统塑造小镇特色。”浦口乌江镇是南宋词人张孝祥和书法家林散之故地,楚霸王项羽据传也在此自刎,规划中将驷马山河、林散之公园等融入新市镇建设。高淳东坝镇在古胥河建起了财神楼、古戏楼、钟英阁等景点,传承“千年水文化”。江宁谷里街道梳理废弃的尾矿河,形成贯穿小镇的滨水河道。这些规划设计受到大家首肯。
农地集中经营、农民集中居住,收入从哪里来?王耀南介绍说,此轮新市镇规划是全镇域规划,都安排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园,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如谷里街道推出乡村旅游、现代农业,横溪街道融入空港开发区,丹阳新市镇发展苏皖边贸,都可为农民就业提供基本保障。
根据南京市“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城市化率将达83%。郊区县206万农民中,未来将有一半通过土地整理、园区发展“城镇化”。市有关部门认为,南京建成区已有600多万人口,正迫切需要疏散过多的人口,显然不适合接纳,农民的最佳去处是郊区新城和新市镇,离土不离乡,为此南京规划了50多个新市镇,要求城市设计全覆盖。
“打铁还要自身硬,小城镇要成为城市化的重要一环,不但要特色引人,还要产业聚人。”南京市领导说,让农民愿意住、有保障、有班上,新市镇才能形成对大城市的比较优势,也才能避免土地城市化、农民被上楼,实现真正的人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