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著作:
主要著书有《区域经济与规划概论》、《都市圈环境规划方法》、《中国城市承载力及其危机管理研究》等。
提问1:现在很多省、市、县都争相提出各自城镇化率的指标。从目前的情形看,我们的城镇化速度究竟是快了还是慢了?
吕斌:城镇化不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的简单转变,而是要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全面地实现一种健康的城镇化。为此,我们要重新审视、科学地论证我们城镇化的速度、规模,包括格局问题。
健康城镇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城镇化不仅仅是对量的追求,更不是单纯的土地城镇化,最重要的是要追求质量,推进人的城镇化,这也是当前迫切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的城镇化最应该追求的是一种社会公平意识下的质量。个别人的质量与全民的质量、城乡之间的差距、东中西部的差距,都是需要我们去考量和平衡的。
城镇化反映在人口集聚的速度、区位带来的变化。前几年我国城镇化率是1.44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现在从全国平均水平来说,这个目标还是高了。从一般意义上讲,城镇化率的增长速度在0.8个百分点上下比较合适,当然在经济发展快、条件好的地方可以接近1个百分点。
但是,很多地方对城镇化率急于求成,想一下子井喷、火爆。城镇化的确是一个抓手,但不是简单地让农民变为非农,否则会让人很担心。我国政府调控能力比较强,创造和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条件是可以的,但如果按照指标和计划给城镇化下命令,不考虑有无工作和就业保障,就提出在几年之内城镇化率要达到多少,这就很可怕。
推进城镇化不能以牺牲农村和农民为代价,不能因为一味追求土地城镇化破坏了生态和绿色,放弃了农业。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被解放出来了,应该过得更好。如果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农村的地没人种,就剩下老人和小孩在家留守,这样的家庭和社会都不是很健康的。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不能着急,需要头脑清楚,千万不要把城镇化率当成政治目标。上级政府不要苛求地方,地方也不要有太大的压力。
提问2:城镇化意味着城市要增长扩张,如何稳步推进健康城镇化,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吕斌:我国人口多、土地资源比较紧缺、宜居的环境还不是那么理想。同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经历了很多特定的历史过程,我们的经济基础、工业化基础还比较弱。尽管我们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们为此付出的努力和代价是很大的。
基于这样的特点,我们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有安全意识。所谓安全意识,用我们行业内的话来说,就是一个承载力的概念。一个城市规模的大小,有很多复杂的影响因素,原则上应该尊重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口集散的动力机制,不过考虑到市场本身有一定的盲目性,所以政府适当引导也是需要的。同时,我不赞同用经营企业的模式来经营城市。
一个城市是否饱和需要有一个理性的、科学的、动态的指标来判断,这个指标就是城市的承载力,包括生态资源、基础设施和就业三方面。基于粮食安全底线的土地承载力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格局问题,这两者相对来说已被人们所认识,当前还有一个严重制约城镇化规模和速度的是城市发展的就业承载力。
就业岗位的承载力,我们谈得较少,但非常重要。实际上,在人口向大城市、中等城市转移的过程中,绝对不能简单地追求放下锄头就是城镇人的做法。因为没有就业岗位的支持,城镇化绝对是不健康的。
城镇化是一个社会过程,是伴随工业化、社会进步和转型的一个结果,走得好会变得很和谐,走得不好就会变成拉美型的城镇化,即超越工业化,过度推动城市化,将农民赶进城或鼓动农民进城,但是由于工业化水平没达到,就业的承载力出现问题,城市沦为贫民窟。这是值得警惕的!
提问3:如何处理好城镇化模式与区域协调、城乡统筹的关系?大、中、小城市(镇)该如何定位其功能?
吕斌:回顾我们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无论是小城镇大战略,还是集中、优先发展大城市的战略,都有很多值得反思和总结经验的地方。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无论走哪个极端都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应该坚持以城市群为单元,大、中、小城市(包括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进而提高城镇的整体发展水平。
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抓好两头。一头是要把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继续做强。实际上中央也谈到了要增强大城市,特别是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另一头要注重扶持县域经济的发展。在抓好这两头的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小城镇和农村的建设,形成以城带乡的格局。中心镇、中心村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接收农村剩余人口的作用,作为地方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平台,其地位就显得很重要。
目前大城市发展面临着规模扩大、人口激增带来的大城市病问题,由此也引发了社会矛盾。的确,大城市发展速度很快,城市要容纳不断增加的人口,过度扩张会引发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肯定不是长远之计。城市扩到一定程度,只能通过存量部分的重新整合。目前有三种办法,一是再开发,也就是拆了重建;另一种是更新,强调文脉的继承,小规模循序渐进;最后一种就是再生,或者说可持续再生,它关注功能的再生,赋予老城区和街区以活力,北京的南锣鼓巷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再生还有一个重要点,即基于社区的营造,让老城区的原住民尤其是中低收入者能够从中获得就业机会、得到好处,这样就能相当程度地化解目前普遍存在的拆迁矛盾。
对于中小城市的发展,应该按照城市群的发展理念,不要盲目跟风,总想着做强、做大。中小城市一定要理性,应该在区域中依托自身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以及文化特色找准自己的定位,打出特色牌,例如宜居的环境、独特的文化、交通区位等都是可以依托的,更容易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而不是一上来就盲目、勉强地发展“三高”产业,不符合客观规律,结果是劳民伤财,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