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市治堵,民意不缺席才可凝聚合力
时间:2013-09-03 17:11:51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蒋璟璟 

    9月2日上午,北京市环保局发布《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3-2017年)重点任务分解措施》,计划要求,市交通委和市环保局牵头研究制定征收交通拥堵费政策;2013年底前,北京将研究完善并出台小客车分区域、分时段限行政策;自2014年起,凡进入北京六环路内(不含)的外埠车辆必须办理进京证。

    无论是开征拥堵费,抑或提高外埠车辆进京门槛,北京治堵所奉行的,还是传统的治理路数。一方面,祭出万能的价格杠杆,拉升用车成本从而压抑需求;另一方面,强化行政设限,给外来者持续施压逼其自觉“离场”——长久以来,北京治堵沿着这两条路越走越远、越走越急,难见反思精神和创造思维。

    “首堵”北京的策略选择,一贯具有某种风向标意义。一个自然的疑问是,若北京果真开征拥堵费,会否引发各个大城市争相效仿?过去数年内,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皆流露出强烈的征收意愿,只因公众强烈抵制才作罢。可以预想,北京“敢为天下先”,极可能推动上述城市,打破官民博弈的脆弱平衡。

    “拥堵费”是否该收?反对意见大致如下:其一,很多用车需求是刚性的、缺乏价格弹性,不会因拥堵费开征而减少;其二,车主既已缴纳了不菲的购置税、牌照费、车船税等,断无义务再交新费;其三,专款当专用,拥堵费尚无法自证用途正义、程序合理,合法性仍存疑……然而,北京仍直接跳过了种种民意诘问。

    此类回避讨论和民意征集的公共决策模式,显然有悖现代社会的公共政策制定规则。它旨在以“先行先做”造成既定事实,继而从根本上,使民众的反对声失去意义。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决策效率,但长远来看势必会消解各界的“治堵共识”。

    创意寥寥、徒有“勇气”的北京治堵新方案,难以让人看到政策背后的民意成分。恰是在这种背景下,连年“治堵”收效甚微,却制造了一系列裂痕:有车族与无车族,本地人与外地人,彼此间相互埋怨、排斥,渐渐忘记了对所处城市的共有担当。当“治堵”沦为专职部门的专门工作,而非全民共同参与的事业,又怎可最大程度谋求合力?于此,非得纠偏而无以向前。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