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环保局9月2日发布《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3-2017年)重点任务分解的通知》,要求2017年全市空气质量有明显改善,重污染天数较大幅度减少,细颗粒物(PM2.5)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通知提出,2013年底前,北京将研究完善并出台小客车分区域、分时段限行政策。市交通委、市交管局牵头将研究制定扩大外埠车辆限行的范围和时间。交通委和环保局牵头规划低排放区、研究制定征收交通拥堵费政策。
根据通知,此前主要意在解决城市拥堵的限行政策,将因空气污染治理的需要,面临“升级”,而一直备受关注的交通拥堵费,也逐步进入操作阶段。
这些政策的升级,确实有其合理性。以限行为例,车牌限行从2008奥运推行以来,其对缓解拥堵和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一直呈递减之势,所以,进一步加大限行力度,同时采取灵活的管理手段,减少限行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值得考虑。此外,在车辆总体保有量过大的情况下,限行本身的作用,可能有限,通过征收交通拥堵费,来弥补限行政策的不足,或可以一试。
政府从拥堵、空气污染等方面宏观的考虑,当然没错。不过也要看到,无论限行的“升级”,还是拥堵费的征收,都会给市民的生活和切身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空气治污,市民有责,也需要市民的参与,所以,在相关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最好充分讨论,多听听市民意见,然后谨慎作出决策。
例如,分区域、分时段限行固然力度更大,执行更灵活,更有针对性,但是相比此前简单易行的单双号、尾号限行,“升级”后的限行政策明显也更复杂了。作为市民,很自然会担心,分区域、分时段,这会细分到什么程度,对于这种复杂的限行政策,市民会不会无所适从,导致违法现象大量增加。
而征收交通拥堵费,用经济杠杆调节车辆出行,理论上可以减少内城区的车流。不过,此前,英国伦敦推出车辆拥堵费征收政策,由于一些制度漏洞,导致该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未来若征收交通拥堵费,征收标准怎么制定,征收区域的划定,配套政策如何跟进,都应听取民意。
治理空气污染,需要在交通政策上拿出新举措,作为市民当然都会理解和认可。可政府和专家对于政策的论证,不能代替市民的思考,要想未来新政策考虑得更周到,更臻于完美,理应鼓励市民参与政策制定。对于他们从草根视角,提出对政策影响的种种质疑和担忧,应充分给予重视。
中央正在推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地方重大公共政策的制定上,也该贯彻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让群众成为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主人翁。2010年,北京曾就治堵方案广泛征求民意,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此次空气治污政策升级,如能借鉴之前的经验,保障市民的发言权、参与权,鼓励他们建言献策,相信也能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