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县的例子让人们充分体验到了民生福利“上调容易下调难”的刚性特征。近年来,“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我国改善民生工作也进入了攻坚克难的新阶段。但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防止出现急于求成的倾向和调高的社会预期,不能让脱离现实发展阶段和国情的“三高”情绪,影响中央分阶段有重点保障改善民生的工作部署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形成良性循环,首先要评估现有的民生政策。有些地区提出的目标是否太过超前?能否很快做到?各地都应切合当地实际量入为出,该兑现的要积极兑现,该取消或暂停的一定要向民众解释清楚。
形成良性循环,还要分清轻重缓急,解决民生问题要有底线思维方法,也要努力坚持“用政府紧日子换百姓好日子”。当前我国经济面临增速放缓的压力,也给民生投入增加了难度,所以多些“雪中送炭”,少些“锦上添花”,才能使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
形成良性循环,要学会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做不到的绝不能盲目承诺。条件好的地方,制订的目标高一些,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大一些无可厚非。但如果经济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条件还不允许,就要从实际出发,先从既利当下又利长远的民生工程做起。绝不能超越自身发展现实,搞“高负债”式的民生改善。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既要创造和维护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通过努力都有成功的机会,也要鼓励个人努力工作、勤劳致富。现阶段,只有在国家保障基本民生需求的基础上,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更大的社会财富,才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