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李克强总理统筹施策持续发力 释放调结构、惠民生与开放市场多重利好
时间:2013-08-01 18:19:52  来源:新华网   作者:戈力 

    当前经济运行正处于合理区间,李克强总理在施政上呈现出新的特点:既注意“不刺激”,也求“有作为”;既要扭住长期“转型升级”不放,也要兼顾经济即期增长,充分体现了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李克强总理统筹施策,精准发球,持续发力,下半年的增长动力已经开始逐步释放,年度主要目标完成已经可以预期。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中央高层取得共识后,党政合辙,上下同心,各项工作分头推进落实。中国经济社会动员管理体制运作高效,令人艳羡。尽管前路还会有风险,但没有人怀疑中国政府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扩大有效需求,推进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决心和能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应在料算之中。

  会后第二天,7月31日,李克强总理立即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部署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李克强总理进一步推动转换政府职能,释放改革红利,无疑将有效拉动内需,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让广大市民生活更加便捷、安全,生产条件和生活质素得到提升。

  让社会力量唱主角,促进服务业发展,使群众得实惠

  创新方式,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是改善民生、深化社会领域改革和加快服务业发展、引导有效需求的重大举措。在现代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而购买服务则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新型方式。对这一方式中国政府先前已有认知。但此前,公共服务几乎都由政府直接或通过设立事业单位的方式来提供。李克强上任伊始即力推机构改革、转换政府职能,推进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放开市场准入。凡是社会能办好的,尽可能交给社会力量承担,以形成改善公共服务的合力。他要求加快解决一些领域公共服务产品短缺、质量和效率不高等问题,使群众得到更多便利和实惠。李克强历来主张,将政府不该管或管不好的事务放给社会和市场来承担,政府集中力量做好本分,政府要归位和补位,不缺位,不越位。政府要转换角色,不能既当裁判,又“踢球”。要将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承担。特别是满足文化需求等高端服务,政府和事业单位无法包办,必需面向市场寻求解决之道。

  俗话说,一法生,一弊生。有人不免担心在购买服务时,能否规范操作?购买的服务品质如何?是否物有所值、为公众所切实需要?如何避免由此滋生腐败?

  有鉴于此,李克强要求,要准确把握公众需求确定购买服务的种类、性质和内容,并试点推广。政府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程序,竞争择优,确定承包主体,并严禁转包。强化购买服务资金管理,把有限资金用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钱要用到刀刃上。 建立严格的监督评价机制,对购买服务项目进行动态调整,对承接主体实行优胜劣汰,使民众享受到丰富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李克强总理久历州县地方,深知历史积弊,他预先树立了“高压线”,堵塞了寻租空间。他不允许政府的善政在实际中“荒腔走板”。

  笔者认为,此举除了有利于拉动内需,培育催生相应的服务产业外,也有利于政府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培育社会力量,构建公共服务的新格局。这是政府施政的一种新趋向。回观李克强总理新近的改革举措,其追求有多重指向:他做的往往是一举两得、一举多得的事情。循此思路,各级政府可为之事、可为之处所在多是。只要真正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不难找到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长策。

  放开市场准入,补城市建设短板,释放有效需求

  李克强总理要求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抓住了目前城市建设的短板。近年来,城市人口快速增长、规模扩大,但吸纳承载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一些地方只顾地上光鲜亮丽,不愿在地下“看不见的战线”上下本钱。稍有异象,就会出现水淹七军、垃圾围城、缺电、缺水、断气、断讯等现象,居民生活苦不堪言。李克强总理此次将重点放在地下管网和污水、生活垃圾的处理及再生利用上,放在建设大容量公交系统上,放在生态环境建设涵育上。既可拉动投资和消费,又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城市为生产、生活服务的功能,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既有利经济发展,也有利于民生改善。

  李克强提出,要按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等原则,在保障政府投入,加强非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同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经营项目建设与运营,促进改善城市基础设施薄弱环节。

  城市建设:严禁三种“工程”,确保为民惠民

  李克强要求,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抓紧在建项目施工,加快新项目开工。坚持质量第一,严禁搞“形象工程 ”、“政绩工程”和滋生腐败的“豆腐渣工程”,真正做到建设为民,建设惠民,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当前经济运行正处于合理区间,李克强需在速度质量、长期短期、宏观微观、经济社会等多个维度上求得平衡。调和鼎鼐、复杂运算是他的本行。在施政上,目前已呈现出新的特点:既注意“不刺激”,也求“有作为”;既要扭住长期“转型升级”不放,也要兼顾经济即期增长。细心的观察者不难发现,政府在选择合适的路段轻踩“油门”,下半年的增长动力已经开始释放,可以预期中国的年度经济增长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