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PX风险被放大,只因信任被撕裂
时间:2013-08-01 09:49:41  来源:南都  作者:南都社论 

    7月30日凌晨4点40分,福建省漳州市古雷PX项目在对二甲苯项目一条尚未投用的加氢裂化管线测试压力过程中,发生焊缝开裂闪燃。尽管大火迅速得到扑灭,也无物料泄漏;且到目前为止,除了附近一些房屋的玻璃受损外,未有现场人员伤亡的报告,不过,半夜一声巨响和火光冲天的情景,还是让附近的居民陷入了惊恐。

    颇为吊诡的是,同样是在7月30日,《人民日报》以科普访谈的形式摘录了2011年9月15日就曾刊发过的文章《PX项目风险有多大》。该文表示,“PX项目在全世界运行几十年,未出过大的安全生产事故”,话音未落,福建漳州就传来爆炸声。当然了,类似的描述只能作为一种调侃,从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精确定义出发,PX项目的确有着较为可靠的安全记录。

    但在今天的中国,所谓的安全记录并不构成对PX项目落户地民众足够的说服力。相反,从2007年厦门民众反对PX项目以来,已经在大连、宁波、彭州、昆明等多地发生激烈的街头反对PX项目上马事件。一时间,在大众传播层面,已经到了“谈PX色变”的地步。可以说,在政府-专家与民众之间,已经构筑了一道极为深广的认知鸿沟,二者对于PX项目安全性的认识几乎截然相反。

    从技术的角度出发,目前PX项目的安全性并非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事实上,国外诸多PX项目就坐落在市区,距离居民只有几千米之遥,人们对于安全的考虑并不像国人这么紧张和剧烈。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仅仅是技术层面,如果能保持技术的纯粹性,那么技术层面的安全就不成为一个大的问题。

    然而,技术在中国语境中,并没有绝对的“中立性”可言。相反,之所以“专家”会被骂作“砖家”,在于中国社会里的很多技术掌握者在过去数年间都丧失了对中立性的坚守,而成为一些PX项目利益集团的帮凶。反过来,由于民众当中相对缺乏此类专业力量,所以导致的结果是,公众的质疑往往并非具体的、技术的,而是笼统的、阴谋论的。

    当然,将双方信任被撕裂的原因归咎于民众科学力量的不足和质疑能力的有限,那一定是大错特错。事实上,上马一个PX项目需要非常复杂的过程,而在论证其项目安全性时,除了可能有专家丧失科学中立性之外,在项目本身的环评、公示和公众参与讨论阶段,往往都是“走过场”的形式。在一些利益集团的把持下,很多必经过程都被简化乃至歪曲了。而需要指明的是,在政府公信力普遍下滑的当下,一地的PX遭遇抵制,抗议行动兴起后制造的恐慌和不信任感就会迅速弥漫至全国。一言以蔽之,对PX项目的恐慌和对政府的不信任,在每一次反对行动中都被无限地传播和放大了。

    在官方的应对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字眼:PX一直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汽油、衣服、袋子等等都含有PX……中国目前还是PX进口国、PX的自给率还不足等等。从话语层面,不难看出此类的说法还是从宏观出发,强调国家经贸,强调对于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但事实上,中国目前爆发的PX抗议行动无一例外的都是一种“邻避运动”,即大家只是不希望在自己家附近建,至于去其他地方,跟我没有关系。

    所以,从国家、集体利益的角度说服民众,所遭遇的结果也往往和从技术安全的角度进行论证并无二致。科学中立性的丧失,决策本身的封闭,以及改革开放后民众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崩塌,共同汇成对政府的不信任和对项目的反对。因此,从政府的角度出发,要说服对自己缺乏信任的公众,必须开放自己的决策过程,让公众在与自身的互动中逐渐建立信任,继而塑造出属于民间的理性的反对力量,只有这样,PX项目才能真正告别目前“邻避主义运动”肆虐的情形。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