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有观点认为,两者的不平衡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院校老师在人才培养上是如何把握的?各位老总在招聘的过程中是否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企业招聘,什么样的大学毕业生会被录取?最看重大学生哪些能力?
李迪华:首先一点是这样,今天我们教师就坚持一点,不能把不合格的产品抛到社会上,作为教师来说,其实我们很痛苦的,如果我把时间花在基础好、学习用功的学生身上,他们肯定可以出更多的成绩,但是我们现在没有办法,因为我只带研究生,我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在基础差、思想已经被本科教育搞乱的学生身上,这对我来说非常痛苦。我之所以说我们学生不愁就业,首先一点是从教育这个环节上保证一点,没有不合格的产品,能出去的肯定都是合格的,基本做到这个,我不敢说100%,至少我们尽到了最大的努力。
刚刚韩老师提到一点,今天学生的不合格,首先是教师的不合格,今天在教师岗上的老师有两种情况,一种没有接触过社会,自己没有实践经验,还有一点是不负责任。不负责任有主观的原因,有客观的原因,主观原因是教师把很多精力花在赚钱上了,没有投入到教学,还有一点是扩招,我们很多学校的老师,工作量过重,根本没有心思投入到教学里去,没有花时间去讨论如何对学生进行定向的培养,教师没有这种精力,这个原因实际上导致了人才培养的质量的下降。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也是绝对没有办法解决的,就是教育要把人培养成人,意味着学生必须有独立的人格精神,自由的思考精神,还有理性的思维能力,而我们今天这三点在我们的教育里面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我就不展开去讲。
最后培养出的本科生不但所学不多,而且脑子是混乱的,思维是混乱的,不知道什么东西是正确的,不知道我们判断一个事情有标准才能做判断,不知道什么叫逻辑推理,使用的语言都是堂而皇之的,自己都不明白的一些空洞的理念,这是我作为一个教育者感到很痛苦甚至绝望的地方。因为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很清楚,要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精神,培养自由的思考精神,培养理性思维的能力,可是这三点我今天在大学里面,都是不能去做的,我就痛苦在这里,这是没有解的。所以,我的影响能力只能影响我周围的几个人。
韩林飞:我同意李老师的观点。对学生的培养,非常重要的一点的就是独立的人格,自己的一套思维方式,以及精益求精的精神。做任何事要有职业的态度或认真的态度,这样,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能做好,兴趣最主要。
李迪华:不是兴趣最主要,我对我的研究生从入学一直到毕业反复说得最主要的两句话是,首先你必须把自己当成年人,然后把自己当一个专业人士。已经到研究生阶段了,我们培养的学生都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是成年人,还不知道把自己当作专业人士,一个有职业精神的人,这些东西还需要研究生老师拍桌子、砸椅子来提醒。今天我们的本科教育,别说企业家,我当老师的都痛苦到这种程度,你说那些企业还能靠这样的人来创造效益啊?可想而知,今天的问题滥到什么程度,我深深地知道企业家们的痛苦。
林如宁:所以,对我们来说,把一个人当三分之一用,这样,心态才会好点。由于我们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造成了我们的孩子一直长不大,在家里,父母、爷爷奶奶围着,是圈养的,不像我们小时候是放养的。他们没有成长的概念。另外,像我现在在新疆做煤矿,我们用的地质工作者,基本上都是大专或者本科毕业,我们的项目给他做了三年了,但在沟通的时候,还是感觉很困难。尽管我对煤矿、地质这块是外行,但是我发现就像李老师讲的,他们学的专业这么久,在野外工作三年多了,还没有形成基本的认识,某些方面还不如我。我想,这些都与我们的计划生育政策、教育制度等等非常有关系。对于李老师的绝望,我觉得需要在高考体制、人才培养方向方面调整,现在很多的教学就是把学生整下去,不然分数拉不开。前两天,我女儿就因为丢了一分伤心地哭,她说一分就能排一操场人,中考就是这么残酷。我说我已经很满意了,基本上达到我的目标了,她情绪调整过来后,还问我,爸爸你真的这么认为吗?自己还不确信。
韩林飞:除了人的基本品质之外,从专业角度来说,我还是让学生对专业要有兴趣。我曾经有个本科学生,当时已经大三了,他来找我,说学这个专业很痛苦。这个现象在所有学校都有,但又没有人去诉说,他们往往认为老师高高在上,不可能和他成为朋友,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在国外,学校专门有一个adviser,就是顾问,学生有专业的、生活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来找顾问,顾问会告诉你该怎么办,包括适合不适合读这个专业。对于我的这个学生,我问他对什么感兴趣,他说对计算特别感兴趣,由于大学只有一年级可以转系转专业,所以,我专门给他找校长特批转到理学院。后来,他的数学非常棒,又读了一个金融专业,现在在香港做精算师,相当厉害。他见到我高兴极了,很感谢我帮了他。从这件事上,我更坚信,只有找到兴趣,才能做好事情,否则把它当个饭碗,那就只能庸俗,当然,庸俗也没什么错。最不好教的学生就是心比天高,眼高手低,对什么都不能研究,不能深入,不能扎下去。还有就是像交大、工大的学生,有的高考成绩离北大就差个十分、二十分,心有不甘,始终找不到北。
李迪华:有这种状态的学生,我也遇到过。他当年高考的分数接近北大,目标是要上同济大学,但最后上的北京财经学院,研究生考到我这儿来了,他所有的情绪就沉浸在我应该上同济大学,阴差阳错上了北经,现在上了北大,结果完全不融入,这就没办法了。
韩林飞:这种学生是最可怕的,心里很正常,但开动不了他对专业的兴趣爱好。没有兴趣,不投入,关注点不对,一点办法没有。
陈妍孜:从企业招聘的角度来讲,我们在招聘的过程中遇到最多的就是像韩老师说的眼高手低,他们始终认为自己应该拿很高的工资,自己应该做什么样的工作,从毕业开始,找工作就停地跳动。企业在招聘的时候,面试都很好,他们看起来理论知识很强,我们是说不过他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还不如别人。我们希望招聘的是踏踏实实做事情、能扎下去的人,这就是我在招聘过程中最深的体会。
李艳峰:我们也遇到同样的问题,我们也是看中能踏踏实实做事、发挥个人特长去做事的人,确实现在很普遍的问题就是眼高手低的现象太严重了。
林如宁:我们企业招聘,第一看重责任心,其次才是技能,因为技能是可以培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