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答记者问
时间:2013-07-15 14:01:23  来源:城市化委员会  作者:城市化网编辑 

  提问:户籍制度固化是如何制约城镇化发展的?城市化率和城镇化率有何区别?

  李秉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关于第一个问题,户籍制度固化制约城镇化发展,主要是讲非农人口增长比例低于城镇常住人口增长比例,所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受到制约。第二个问题,现在很多人讲的城镇化和城市化其实没有区别。1982年我们就开会讨论过这个问题。1989年颁布的《城市规划法》里面有城市的定义,但是现在的城乡规划里面基本没有这个提法,其实都是一个意思。过去民政部门发了一个文件,说镇是包括在城市以内的。非农人口在3000以上,就称之为镇,设了建制就是市,我国的城市所以就包含市和镇两个级。事实上,这两个概念区别的意义不大,也就是后来领导说中国的小城镇多,就叫城镇化。

  蔡义鸿(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秘书长、城市化杂志主编、城市化网总裁):我补充一个观点。城市化这个概念是从英文的urbanization翻译过来的,还有几个其他的叫法是城镇化、都市化,翻译学家也做过一些论证,这可能是中国特色的体现。在中欧城镇化战略合作框架英文翻译中出现过一个问题,欧洲的urbanization是指城市化,中国的urbanization要翻译成新型的城镇化,这种叫法的不同就像“先生”和“同志”一样,这种争议对国际交流也是不利的。像广州、深圳、上海等城市的镇其城市化程度已经很高了,有的镇的规模与实力甚至超过了一些市县,所以他们不叫城镇化,就说城市化。从学术上讲,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争论也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是我们鼓励百家争鸣。

  提问:委员会每年发布报告的意义是什么?如何解决城市化过程中速度与质量的问题?

  李秉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其实今年发布这个报告是更加有意义的,因为党的十八大对促进城镇化发展有了很明确的说法,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了城镇化的重要性。目前户籍制度改革已经开始启动了,发改委主任也做报告说要放开中小城市落户限制,对推动城镇化具有重要作用。如果中国城镇化要推进,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一定要改革。新型城镇化要求解决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根本是要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现在北京对在京居住半年以上、年龄65岁以上的外来人口提供免费地面公交等政策,上海市建立了居住积分制度,根据在上海居住时间长短和做出的贡献,累计积分达到一定水平后,就可以享受和上海市民一样的待遇,这是向均等公共服务迈进了一步。户籍制度改革步伐和均等服务同步进行,是推进城市化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城市化速度和质量的关键所在,并且我相信今后在促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质量将更加重要。

  蔡义鸿(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秘书长、城市化杂志主编、城市化网总裁):刚才提到了城市化率和城镇化率对接问题。我们做城市化率排行榜有两个想法,一是这个城市化数据非常完整,统计局关于城市常住人口的数据发布还不完整,因此这个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和参考价值。另外一个是反映城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差距,提高城镇化质量就是要缩小这两者的距离。如果户籍制度能够改革,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们希望这一天能够尽快到来。

  提问:目前关于城市化率有很多数据,统计局和建设部都有,报纸上也有说法是44.78%。那我们的统计依据是什么?是否权威?

  李秉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按照统计法规定,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是最权威的,但各种数据不同,可能是统计口径不一样。统计局的数据包含了在城市居住的农业人口,他们享受的公共服务和城市户籍居民是不一样的。34.71%这部分人群享受了全部的城市服务,另外有十几个百分点的人群只享受了部分的公共服务,我们发布这个数据的作用是给政府和研究部门提供参考,反映目前实现城市化的差距,要实现高质量的城市化,就要实现公共服务全覆盖和均等化。我调查过两次农民工问题,我们的农民工是“城里的乡下人,乡下的城里人”。最近有一个报告讲我国的农民工有2.6亿,并且清楚地列举了他们享受了哪些服务。还有一个数据说我国到沿海地区工作的非农人口有7300多万人,他们在户籍所在地能享受当地的公共服务,但是在沿海地区却享受不了那里的各项保障。

  提问:我想问一下如何看待中心生态城建设?这一模式可以复制吗?

  李秉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设指标是我和一些专家参与设计的,很多谈判我们也参与了,所以我很清楚这件事。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做生态城,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和新加坡政府合作搞的一个纯官方项目。生态城主要指什么呢?第一条是环保,中新天津生态城面积35平方公里,其绿色建筑比例是100%,这个目前没有任何城市可以做到。当然这个绿色建筑是有标准的,但不管几星,至少是一星以上。

  绿色指要是在环境上能够循环,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这在国际上是一个趋势。我们将致力于节能、节地、节水,在局部地区进行复制是可以的。但是北京何时能够达到,这不好说。如果北京出台一个政策,宣布所有新建的建筑都能达到这个标准,这就是一个进步,至少在若干年后能够达到一个水平。

  提问:我了解到一个情况是,中新天津生态城那里的楼盖得很好,实现了花园式的办公,但是目前的入住率不是很高。如何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

  李秉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这是一个阶段性的问题,很多新城建设过程中都存在。一开始很多设施还没有完全建好,还不能马上提供这么多就业岗位,我相信这个现象会逐步消失。

  提问:如何看待经济波动对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影响?

  李秉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经济波动是正常的,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一个上下浮动的曲线。我们国家的经济波动还是比较小的,包括世界银行在内的许多著名国际金融机构都预测中国的增速在7.5以上,至少目前没有比这个预测再低的。如果中国能够能保障“十二五”规定的7.5目标,这个水平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很高的。

  提问:城市化率一定要加“户籍”吗?如果不加户籍能否成立?一些地方的农民已进城多年,也能享受一些公共服务,比如学习、工作,那他们不包含在城市化率里面吗?

  李秉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我们讲的城市化率这个问题就是公共服务的问题。比如说从农村来的人,住了一二十年,但是没有拿到北京市户口,我们不能说他不是城市人口,但是他们没有享受所有的公共服务。目前,农民的医疗保障和城市的医疗保障不是同一个水平,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上学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由于没有城市户籍,有时候需要花钱去购买公共服务。在城市有户籍和没户籍这完全是两回事。

  提问:根据各级政府的财力,我们现在有没有能力解决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各地土地出让的总收入增长的背景下,出让成本不断提高,因此土地出让利润呈下降趋势,那么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方向和模式该如何调整?

  李秉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之前有人研究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问题,说成本是10万元。北京有700万流动人口,1300万户籍人口,如果这700万人也享受同样的公共服务,总成本就是7000亿,这没有政府投资是不行的,并且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很多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土地财政涉及国家税收制度的问题。我相信国家肯定会逐步研究解决这个问题,包括税制、单一税制、返还等,现状就是中央财政的钱很多,地方的钱很少,这一状况肯定是不可持续的。

  提问:天津的蓝印户口政策对人口流入和城镇化建设有什么意义?

  李秉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我相信这只是一个过渡,就是设定一个户口转换的中间地带,与上海的积分制度类似,累计到一定的分数就能享受城市的所以服务。这是我的理解。

  提问:城市化率和城市新兴商业区建设有何关系?

  李秉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城市化最简单的理解就是让农业人口从事非农产业。所有新城建设,根本是要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如果不能提供就业岗位,那最终还是会失败。

  提问:二三线城市存在很多空置现象,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好的思路?

  李秉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这是一个规划思路和判断失误的问题。比如把一个小城市规划为一个大城市,判断失误导致超前的、过渡的投资。

  提问:您对产城融合过程中的产业引进有什么理解? 

  李秉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我个人理解产城融合都是造出来的一些词。第二、第三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对我们国家来讲,第三产业的比重在40%左右,与经济水平差不多的国家相比,我们第三产业要低10%左右。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第二产业很发达,占40%左右,是我国GDP的主要贡献者,在500多个产品中,我国有200多个是全世界排名第一的。有很多人说我们要发展第三产业,但是第二产业不发展,我们给谁提供服务。

  刘仪舜(中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城市化与整个经济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振兴也与城市化密切相关。只有让8亿农民享受城市人口一样的生活质量,才能最终实现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现在最根本的问题是产业的发展。产业不发展,城市发展就无从谈起。很多城市是找不到好的产业,所以他们认为最容易是发展旅游产业,但我们不能都靠旅游和门票来赚钱,必须有赚钱能吃饭的产业,并且需要对这些产业进行研发和升级。工业发展面临很多瓶颈,现在整个制造业是不景气,订单很少,产业研发和升级也上不去,像二重去年亏损28个亿,一重也基本亏损。很多地方邀请我去看,都是看这个地方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要搞基础设施建设,但是没有产业就肯定搞不好。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是权威的,我们是民间的研究部门,说的是实话。没有在城市真正享受公共服务的农民工,必须解决待遇问题,要融入到城市里面来,这个一个奋斗过程,可能需要20年。我们到2030年能不能实现小康社会,这段时间我们做什么,主要就是把农民逐步转移到城市。那时候中国人口有15亿,农村人口可能只有3亿人。我记得1959年毛主席说要成立农业机械部,后来因为分田到户,农业机械部撤消了。我看到目前小农经济不行了,因此农业机械又面临巨大的机遇,肯定有大发展。目前国家鼓励私人办农场,这个过程伴随着城市化提高的过程,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投入。有人说农民工享受城市公共服务需要投入10万元,也有说50万的,因为要解决其住房、就业等问题。8亿农民进城就需要投入400万亿,这个钱需要老百姓自己勤劳致富,不是只靠政府。土地财政是不可持续的,只有靠发展经济和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发展了,第三产业也会跟上去。我们现在就要着眼于20、30年之后,将城市化发展到一个现代化的阶段。

  提问:类似鄂尔多斯等“空城”现象有没有合理的应对之策?引进产业有没有好的思路?

  李秉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其实鄂尔多斯资源丰富,有很好的底子,还是可以发展的,需要适当引进一些产业促进发展,这需要一个过程。引进产业是决策者的发展思路,要根据各地情况才能提出。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