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干部学院副院长、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
一、城市化率统计口径和意义
城市化率(也叫城镇化率)是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一般采用人口统计学指标进行统计,常见的统计方法有以下三种:(一)户籍城市化率:在我国户籍制度管理下,非农户籍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二)常住人口城市化率:指在城市居住时间达半年或以上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三)年均人口城市化率:指城市年均人口占全国年均总人口的比例。
国际上通常采用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由于我国自1950年开始采用户籍制度对人口进行管理,随着社会变迁,这一制度呈现不断强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社会福利待遇与户籍挂钩,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工作生活之后,难以享受与城市人口同等的就业、住房、子女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许多农业人口虽然在城市工作多年,但是经常往返于城乡之间;虽然在城市生活多年,但是难以真正融入城市并在心里认同。
因此,本报告采用户籍城市化率反映中国获得城市化发展水平,一方面揭示我国户籍城市化的现状及其对城市化发展的限制,另一方面也可以描述未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应该努力的空间和方向。
二、城市化率数据分析
(一)全国城市化率
据统计,2011年全国总人口为13.56亿,其中非农人口4.7亿,城市化率为34.71%,比上一年增长0.54个百分点。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化率
2011年超过全国城市化率平均水平的省份有15个,他们分别是上海(89.32%)、北京(79.36%)、天津(61.5%)、江苏(54.09%)、广东(52.17%)、辽宁(51.16%)、黑龙江(48.48%)、吉林(47.67%)、新疆(42.84%)、山东(41.13%)、内蒙(40.80%)、宁夏(38.86%)、重庆(38.37%)、海南(38.13%)、陕西(35.58%);低于全国城市化率平均水平的省份有16个,分别是湖北(34.52%)、福建(34.01%)、青海(33.43%)、山西(33.22%)、河北(31.91%)、浙江(31.41%)、四川(27.19%)、江西(26.78%)、甘肃(26.19%)、安徽(22.90%)、湖南(22.33%)、河南(22.08%)、广西(19.23%)、西藏(17.35%)、云南(16.58%)、贵州(16.21%)。
城市化率排名不变的省份有16个,分别是上海、北京、天津、黑龙江、吉林、新疆、四川、江西、甘肃、安徽、湖南、河南、广西、西藏、云南、贵州;排名上升的省份有5个,分别是江苏、山东、宁夏、重庆、青海;排名下降的省份有9个,分别是广东、辽宁、内蒙古、海南、湖北、福建、山西、河北、浙江。
(三)省会城市城市化率
2011年超过全国城市化率平均水平的省会城市有30个,分别是广州 (89.90%)、上海(89.32%)、南京(85.94%)、北京(79.36%)、乌鲁木齐(73.51%)、武汉(68.07%)、太原(71.70%)、济南(71.45%)、银川(67.10%)、沈阳(65.62%)、兰州(62.69%)、天津(61.50%)、海口(60.08%)、成都(60.66%)、杭州(54.05%)、贵阳(49.53%)、哈尔滨(47.97%)、呼和浩特(48.15%)、西安(49.42%)、南昌(46.29%)、西宁(46.59%)、长春(45.29%)、合肥(36.80%)、郑州(42.15%)、昆明(42.01%)、石家庄(41.47%)、福州(41.24%)、拉萨(42.82%)、长沙(36.83%)、重庆(38.37%);只有南宁除外,城市化率为27.12%。
城市化率水平不变的省会城市只有福州,上升的省会城市有21个,分别为广州 、上海、南京、北京、济南、银川、沈阳、天津、成都、杭州、西安、呼和浩特、哈尔滨、西宁、长春、拉萨、郑州、昆明、石家庄、重庆、长沙,下降的省会城市有9个,分别为乌鲁木齐、太原、武汉、兰州、海口、贵阳、南昌、合肥、南宁。
城市化率排名不变的省会城市有19个,分别是广州、上海、南京、北京、乌鲁木齐、银川、沈阳、兰州、天津、杭州、贵阳、呼和浩特、长春、郑州、昆明、石家庄、福州、长沙、南宁;排名上升的省会城市有6个,分别是太原、成都、西安、西宁、拉萨、重庆;排名下降的省会城市也为6个,分别是武汉、济南、海口、南昌、合肥、哈尔滨。
(四)城市群城市化率
据统计,超过全国城市化水平的城市群有九个,分别是珠三角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关中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武汉“1+8”城市群,低于全国水平的有长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川渝城市群。
(五)行政区域城市化率
在七大行政区域中,高于全国城市化率的区域有华北、东北、华东、华南、西北地区,城市化率分别为49.36%、49.1%、42.8%、36.51%、35.38%,低于高于全国城市化率的区域有华中和西南地区,城市化率分别为26.31%、23.14%。其中,华北、东北、华东、西南、西北地区在2011年的城市化率较2010年分别增长0.28、0.91、0.73、0.76、1.29个百分点,华中、华南地区较2010年下降0.43和0.09个百分点。
(六)地级市城市化率
据统计,全国共有254个地级市,超过全国平均城市化率的城市有92个。城市化率不变的地级市有9个,上升的有150个,下降的有95个;排名不变的县级市有58个,上升的有104个,下降的有92个。各城市详细数据见附表,排名前30 的县级市如表6所示。
(七)县级市城市化率
据统计,全国共有371个县级市,超过全国平均城市化率的城市有168个,城市化率保持不变的县级市有6个,上升的有208个,下降的有157个;排名不变的城市有27个,上升的有246个,下降的有98个。
三、我国城市化率的特点
(一)总体进展缓慢,部分地区出现倒退
2011年我国非农人口为47059万人,比2010年增加1095万人,全国城市化率为34.71%,比上一年增长0.54个百分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全国城镇人口为69079万人,比2010年增加2100万人,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27%,比2010年增长1.5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全国非农人口总数及增长速度均大大低于城镇常住人口总数和增长速度。
此外,全国省会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共有656个,超过全国平均城市化率的城市有290个。城市化率保持不变的城市有16个,上升的有379个,下降的为202个,城市化率下降的城市比例为30.79%;排名保持不变的城市有104个,上升的有356个,下降的有196个,排名下降的城市比例为29.88%。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率不升反降,说明户籍制度固化严重制约了城市化发展。
(二)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地区遥遥领先
在各省的城市化率排名中,排名前10的有7个属于东部地区;在省会城市的城市化率排名中,排名前10的有6个属于东部地区;在地级市的城市化率排名中,排名前10的有5个属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城市发展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较中西部城市高。
(三)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根据统计相关分析,城市化率和各省国民生产总值关系不明显,但是与各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关系密切。主要因为各省国民生产总值与劳动力、矿产资源、地理位置、地域面积等密切相关,并不完全代表该省的综合经济效率,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则较大程度的反映了该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效率。
(四)户籍壁垒造成“半城市化”现象
2000年以来,按城镇人口计算的城市化率同比增速远远超过按非农业人口计算的城市化率,导致两者差距不断扩大。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经济社会发展,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工作和生活的数量逐年增加,但户籍制度限制了他们在城市安居乐业、平等享受各项公共服务,实际造成城乡之间、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之间在教育、医疗、社保、卫生等诸多方面不平等的“半城市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