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威海踏上全域城市化新征程
时间:2013-07-06 11:17:58  来源:威海新闻网  作者:王玲,盛潇涵,杜晓 

    踏上全域城市化新征程
 
    ——写在全市城市化工作会议召开之际
 
    ■威海新型城市化目标
 
    农村居民市民化进程加快,城市化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2015年城市化率达到67%,2020年城市化率达到75%,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综合运输网络更加完善,城市地下管网覆盖面扩大,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市服务管理更加智能化、精细化,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城市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市域一体化体制机制障碍逐步消除,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实现突破,行政管理体制、财税体制、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更加完善,城市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规模化成为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主体,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交通日益成为城乡经济生活的主流,居民文明素质明显提升,居民生产生活方式根本改变。
 
    新型城市化威海实现路径
 
    鲜明威海特色的城市化道路要分两步走:第一步,2013年至2015年,全市将推进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有机更新和功能提升,增强区域影响力,重点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第二步,2015年至2020年,市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和六大重点区域成为城市主体,集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型城市化建设得到全面发展。

    按照规划,乳山滨海新区内的白沙滩镇、海阳所镇、徐家镇等镇,将统筹安排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定位、项目开发建设及其它经济社会发展相关事宜。这是发展中的白沙滩镇。记者 夏志忠 摄

    城市化,一股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一座现代城市的发展使命。
 
    昨日,全市城市化工作会议吹响了“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打造市域一体发展的生态化、组合型都市区,建设现代化幸福威海”的嘹亮号角。
 
    这是一条具有鲜明威海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按照“中心崛起、两轴支撑、环海发展、一体化布局”的战略部署,打造以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六大重点区域、十个示范镇为新载体,以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疏密相间、适度集中的生态化、组合型都市区。
 
    在5797平方公里的版图上,威海正进行着一次全新的城市化布局,奏响了一曲“以城市化带动一体化”的恢宏乐章。
 
    一个全新的大威海时代,正阔步走来。
 
    全域城市化,顺应时代的战略之举
 
    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着力提升城镇化的质量。
 
    大势所趋,时不我待。
 
    放眼全国,各地新一轮城镇化发展千帆竞发、你追我赶。早在2006年,浙江省就制定出台了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意见;2011年,广东省提出要在全省范围内推进新型城市化工作,城镇化已成为新一轮发展的战略抉择。
 
    审视威海,一体化大威海布局已全面铺开,六大重点区域与原有的石岛管理区、工业新区彼此呼应,产业互补、有效衔接,为城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可以说,城镇化是一个重大的时代命题,承载着区域发展的未来。加快推进城镇化,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势在必行。
 
    全市城市化工作会议指出,所谓新型城镇化,在威海就是全域城市化。全市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在更高起点上谋划,以更大力度推进,以全域城市化带动市域一体化,加快建设现代化幸福威海。
 
    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决策,这是一场关乎威海未来走向的战略抉择。
 
    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城镇化以人口、生产要素、产业集聚为特征,创造新的社会化需求,是增加投资、拉动消费的强力引擎,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据研究,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可以带动至少10万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这一理论数字,足以证明城镇化在激发、释放新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上的战略意义。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几年来,我市在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与城市相比,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今年年初,市政府调研组到各市区开展了一次调研活动,发现在确保农村居民原有权益不变的前提下,有77.2%的农村居民有进城落户意愿。因此,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成为人民群众对过上美好生活的强烈期盼。
 
    推进全域城市化,是构建一体化大威海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在“中心崛起、两轴支撑、环海发展、一体化布局”的战略布局下,我市把威海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和发展,重大产业项目全域统筹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全域统筹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实施同城化设计,绝大多数镇已经纳入城市发展的大框架。
 
    全域城市化,恰如一台强力引擎,将牵引着处于转型跨越发展关键期的威海向一体化目标全力冲刺。

    全域城市化,威海具备良好基础
 
    威海新型城市化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区别于以每个小城镇为中心推进城市化,而是“以全域城市化为发展方向”。
 
    为什么威海可以实现全域城市化?这一目标的提出是否符合威海实际?
 
    近年来,市城乡建设委等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结果显示威海已经具备了推进全域城市化的良好基础。
 
    首先,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自1987年地级威海市成立以来,全市经济迅猛发展,各种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相对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较高的群众收入水平,为加快推进城镇一体化和人的市民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其次,区域间发展相对均衡。荣成、文登、乳山和环翠区发展齐头并进,中心市区与三市市区之间、三市市区相互之间通过高等级公路和其他重大基础设施实现有效对接,通过区域内的2个国家级开发区和8个省级开发区实现协调联动发展,威海全域均衡化、一体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再次,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2012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9.25%,城镇化质量指数位居全省第二,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为主体,以重点区域或示范镇为支撑,以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现代化城镇体系。
 
    另外,威海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越来越强。
 
    在经历了25年的发展积淀后,威海应该如何更好地实现转型跨越、蓄势腾飞?综合考虑威海的优势与不足,着眼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全域城市化,成为当前威海的最佳战略选择。

    全域城市化,以一体化发展为支撑
 
    以城市化带动市域一体化,这是现代化幸福威海的发展目标。同时,一体化大威海的战略布局,也让全域城市化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和支撑。
 
    威海全域城市化如何实现?就是要以人的城市化为核心,按照“中心崛起、两轴支撑、环海发展、一体化布局”的战略部署,以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六大重点区域、十个重点镇为新载体,以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打造疏密相间、适度集中的生态化、组合型都市区。
 
    随着一体化战略布局的形成和重点区域开发建设的推进,规划全域覆盖、交通全域畅通、产业全域布局、社会公共服务全域均衡的格局正在形成,城市综合承载力、集聚力和辐射力也相应得到提升。如此,市域农村居民就近城市化,有了广阔的空间。
 
    推进全域城市化,中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是核心。中心城市,环翠区、高区、经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商务和公共服务功能,提高辐射带动能力。以中心城市为枢纽,以“两轴”为支撑,集中培育两条高端产业隆起带,同时加强城乡规划、产业规划、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对接整合,尽快打造工业化、城市化融合发展的新平台。沿千公里海岸线,将中心市区、沿海城区、工业园区和示范镇串连成线,形成组团发展的城市群。荣成、文登、乳山三市城区作为市域一体化的重要节点,要有序扩张城市规模,加快与周边地区的对接发展。荣成市区与石岛、成山区域南北对接发展,文登市区与威海南海新区、威海工业新区南北对接发展,乳山市区与银滩旅游度假区相向发展,尽快建成三个规模化城市组团。
 
    六大重点区域是市域一体化发展的新载体。按照“规划引领、产业强区、创新驱动、生态优先、联动发展”的要求,东部滨海新城、双岛湾科技城、好运角旅游度假区、威海南海新区、乳山滨海新区和里口山风景名胜区,各自明确发展战略,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推进力度。
 
    在重点区域内和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周围确立了十个示范镇,将通过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实现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镇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逐步建成城市片区和特色小城市。
 
    同时,按照“规划先行、建设集约、因地制宜、群众自愿”的原则,坚持以中心村、经济强村为核心,以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为导向,集中规划建设若干个新型农村社区。
 
    对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和六大重点区域以外,以服务周边农村,满足当地农村居民基本居住和生产为主的小城镇,要坚持适度发展或者向大型社区转变。
 
    市域一体、统一规划、城乡统筹、均衡发展,一曲波澜壮阔的城市化发展的和谐乐章在美丽威海铿锵奏响。

    全域城市化,威海之路特色鲜明
 
    “城市”这个词实际上蕴含着“城”和“市”两个概念。城是市的载体,市是城的繁荣。有城无市是空城。城市化最核心的是人的城市化,最大的动力是产业化特别是工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最大的约束是生态资源。只有为市造城、为人造城、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造城,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城市化,实现城市的持久繁荣。
 
    城市化道路要想走得稳妥,走得通达,就应该立足我市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处理好几个最基本的关系。
 
    首先需要处理好的就是产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没有产业支撑,城市化行之不远,没有城市作为载体,生产要素就无法集聚。在新型城市化的道路中,二者要有所互动,实现协调发展。所以,我市要坚持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两手抓”,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完善城市功能,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增强支撑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建设,努力实现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积极推进园区特色化发展,提升产业承载和人口集聚能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资源约束将会更加强烈。生态和发展的关系也需要正确处理,在这二者的关系上,我市要坚持生态优先、集约发展的原则。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落实低碳、循环发展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严格划定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加强自然生态保护治理。充分挖掘城镇现有潜力,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
 
    在鲜明的威海特色里,“人”才是最大的主角,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也是城市化建设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以人的城市化为核心,以农村居民市民化为重点,促进人口合理流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使全体居民共享城市化发展成果。
 
    另外,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全市将会坚持整体推进、创新发展的原则。牢固树立市域“一盘棋”思想,每个区域既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又要服从大局、整体联动,尽快形成同城效应。坚持改革创新,深化户籍管理、人口就业、社会保障、土地管理、建设管理、投融资、行政管理等改革,构建城市化长效机制。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