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东四环外寸土寸金的广渠路,一个名为“广华新城”的经济适用房项目,被曝定向销售给中央部委和中石化等央企。据报道,未来其售价可能只在1万元/平米左右。这在区域商品房价已经达到5万元/平米的背景下,显得分外惹人注目。(新闻链接)
北京部分经适房被曝成福利房,仅为市价1/5。什么叫不公,这就叫天大的不公。这种“定向经适房”,算是房市上的双轨制吗?
经适房是保障房,这从它自制度设计之初便确立的定位,其定向,应该定什么向?显然是那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在离谱的高房价下,确实,几乎所有只拿工薪而没有“外水”的人群,都可以说是住房困难家庭,包括新闻中所称的“部委的年轻人称工资太低无法买商品房”,也是实情。但说一千道一万,那“困难”之上,还有“更困难”,“需要”之上,还有“更需要”,你不能置多数更多购不起房的家庭不顾,而先顾你家啊。
伤齿龙于是想起两句话,一句就是十七大温总理提及的“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一句就是瑞士1999年宪法之序言中的一句话:“一个国家力量的衡量尺度,在于其最弱成员的福利程度。”这些话里,都包含了国家责任该当视最底层民众为最该扶助的基础人群,将国家福利的甘霖降临在他们头上。
而“部委的年轻人”这样的拿来当福利房挡箭牌的一拨人,怎么讲你也要优越于基层困难人群,更何况,你还要有自古就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最基础的官德要求着你们。为人民服务绝对不能体现在近水楼台先得月、与民争利、见利益就上。
这种行为,释放出一种相当不堪的示范伦理信号,就是我们的某些管理者,潜意识中已视“最弱势群体”为可以弃若敝屣的包袱,田忌赛马里的下等劣马,是发展竞争中的炮灰,完全可以“被边缘”、“被剥夺”、“被锁定”,不用顾及,任其自生自灭。连最基本的“老婆孩子热坑头”的企望也只能延滞到不能乐观的更远未来,甚至还盼不来。
迹象表明,部分经适房已经远离了制度设计的初衷,成为了腐败的乐土,而那从1998年便已明文取缔的福利分房制度,则披着经适房的马甲诡异重现,挤占穷人利益,扩大房市供求差额,给大众造成社会财富分配的集体恐慌,加剧了社会冲突情绪,戕害了公平正义,与中国要逐步建立的“橄榄型”分配格局、与全体国民都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初衷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