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居民用户水价调整听证会将于6月28日召开,两套调整方案也公布了。不管哪套方案,我们看到的只有一个字:涨。
这不是说水价不应该涨,只是涨得在理儿,要涨得明白,要经得起专业检验和公众审视。就拿这次水价调整来说,为什么要涨呢?有关部门和企业说了,因为现在供水成本和供水价格收支倒挂的问题在不断加剧,导致企业亏损,出现经营困难。既然如此,那就应该通过独立的第三方,算一算供水的成本到底是多少,有哪些部分构成,成本控制得不得当,其中有没有可供压缩的空间?
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水务单位在垄断经营的情况下,管理不善、人员超编,福利成本高企,都可能是导致亏损的原因。既然公众有这个疑问,有关企业就应该正面回应,解释清楚,而不是在原因不明的情况下,强行以提价方式弥补亏损,如此让公众如何信服?
再说,报道称,两套方案的依据是根据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对市属供排水企业2012年净亏损和2013年新增成本核定。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净亏损只是一个结果,并不能说明亏损的过程,公众也无法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亏损,而且在原本成本不明的情况下,即使核定了新增成本,公众也还是一头雾水,无法看清所有成本的真正面目。
记得去年年中调电价的时候,电力部门说煤价涨得太高,发电成本居高不下,电价不得不涨,公众只好接受。可到去年底的时候,煤价降了约有三分之一,按理说发电成本应该相应降了不少,电价总该往下调了吧!可电价下调了吗?如此只涨不跌,公众如何没有意见?
所以说,价格调整,应该是有涨有跌,灵活变动才是正常的、合理的,就如金价一样。可奇怪的是,在咱们这里,调价特别是公共产品的调价,似乎永远就等于涨价,跟降价无缘。电价如此,水价也是如此。难道这些公共产品的价格,只能往上涨,丝毫没有下跌的可能性吗?之前一直被公众诟病的油价,现在也有涨有跌了,尽管是涨多跌少,但至少有跌的可能。
简言之,价格调整,特别是公共产品的价格调证,必须慎之又慎,要有灵活性,不能全凭企业一张嘴,否则公众的知情权在哪里?话语权又在哪里?公众的权益怎么能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