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秀山,是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這里山高坡陡、河谷縱橫,土地貧瘠、邊遠閉塞。千百年來,橫亙在渝東南邊陲的武陵山脈滋養著這里的山民,同時又將他們“鎖”在深山老林中,讓他們難以擺脫貧困的命運。
近年來,隨著農民新村、土地出租流轉、城鎮化建設、產業上山人口下山等在土家苗寨興起,久居山林的秀山縣各族山民,也嘗到了城鎮化建設的“甜頭”。
移民安置:土家新村成為靚麗風景
“老弟,如今我住上新房子了,有時間多來家擺龍門陣哦!”七旬老漢張國富喜滋滋地和人打招呼。去年12月,張老漢從高山上的“三家村”,遷到了由鄉政府新修的檬子農民土家新村,住進了整潔劃一、舒適優雅的新房。
和張老漢一同搬進檬子農民土家新村的,還有50多戶高山、礦區、生態移民安置戶。2010年6月,檬子農民土家新村正式啟動建設,占地面積78畝,總投資1220萬元,是按照土家族民居特色、融合孝溪土家族苗族風情而打造的,是與鄉村旅游開發相應對、集鎮建設相匹配、民間特色文化相融合的土家新村。新村共有58戶、204人,每戶自籌3萬元,政府投資5萬元。
“與新村同時規劃建設的,還有新村集貿市場、幼兒園、衛生院、郵政儲蓄所、供水站、通村公路硬化、觀景樹、行道樹等,讓檬子農民土家新村,成為名副其實的‘新村農家樂’!”孝溪鄉黨委書記易奎祥信心十足地說。
2012年,秀山縣己建成農民新村45個,另有83個擬建點規劃設計圖通過專家評審,于2013年全面開始實施建設。
委員提案:產業上山人口下山
面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如何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秀山縣政協委員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多次提出提案建言:實施“美化、凈化、綠化、亮化”四化工程;要加快中心鎮建設,實現中心鎮“經濟發展、生活宜居、環境優美、社會穩定”;要解決好人地關系,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產業上山人口下山。
政協委員的提案建言,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秀山縣在村鎮建設中,統一規劃設計、統一質量標準、統一監管驗收;注重挖掘地方傳統建築精華,突出青磚勾縫、封火牆、鰲頭、瓦頭、窗花、吊格等建築元素,確定古朴典雅、清新靚麗、錯落有致的民居建築風格。
同時,秀山縣牢牢抓住武陵山片區扶貧開發試點這一發展機遇,用活用好地質災害搬遷、土地復墾、高山移民等有關政策,引導“山上農民下山、產業上山”,實施“藍天、碧水、綠地、寧靜”行動,建設“美麗鄉村、美麗秀山”。2012年,秀山縣共改造農村危舊房4868戶,累計達到1.65萬戶;建成巴渝新居1606戶,累計達到6562戶;建成農民新村15個,累計達到45個。
土地流轉:特色農業見成效
巍巍武陵山,山高路陡峭。山民們在每一寸狹窄的坡地上見縫插針,不辭辛勞。但大山的閉塞,致使傳統農業發展舉步維艱,加之近年來外出務工人員增多,土地閑置明顯。如何才能把分散閑置的土地“盤活”?
在秀山縣里仁鎮,政協委員雷貴斗成立了“楓林苑水產養殖合作社”,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團結農民開發蓮、藕、荷、魚水產養殖系列,同時開展觀光、休閑、旅游、農家樂項目。該項目吸收農戶以土地流轉、租賃等形式入股,120家農戶以250畝土地入股。通過發展,該項目每年可為農戶增收1萬元以上。
秀山縣把金銀花作為優勢特色產業來發展,農民也從金銀花種植中獲得了收益。在效益拉動和政府推動下,金銀花種植規模迅速擴大。到2012年末,該縣有65%的村民種植金銀花,面積迅速擴大至30萬畝。
秀山岑溪獮猴桃產業,采取“龍頭企業+業主+農戶”的模式,以引進來的信祥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為龍頭企業,由21個業主共同合作,引入城市資本近7000萬元,將土地出租流轉集中整合到大戶手中,2435戶農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介入。農民流轉1畝土地,每年可獲得300元租金;投產后,每畝按毛利潤的10%分紅,可分紅2000元以上;除此之外,農民還可通過在獮猴桃園里務工,把農家肥賣給業主,每戶每年有六七千元的收入。
如今,秀山縣城鎮化率達到60%,另有200萬只生態土雞養殖示范片,通過1000家“秀山土雞”全國直營店進入全國流通綱絡;流轉土地后,發展高端獮猴桃2.7萬畝,與全球各大新鮮果蔬供貨商簽訂收購協議,鮮果遠銷歐美;鐘靈水庫綠茶基地2.5萬畝;海拔較低鄉鎮優質油茶5.2萬畝、重慶最大的油茶生產基地等,都在展示“土地流轉助建特色效益農業”的顯著效應。